加强和改善宏观指导,推进转变职能和依法行政
实现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和规划指导,综合运用经济、法律以及信息发布、资金引导等手段,提高指导行业发展的水平。要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认真抓好信息产业“十一五”行业规划及区域规划、专项规划、职能规划的实施,制定和落实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实施产业和科技重大专项。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信息引导作用,加强经济运行的统计、分析、预测和监测,及时发布市场供需状况、产品投资指南、重点产品发展态势等重要信息。要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定期发布信息、交流情况,为运营业、制造业、软件业及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创造条件,逐步形成以市场为纽带、互利共赢、互动发展的机制。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管理制度和方式的实施意见。要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做好电信法起草以及邮政法、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加快推进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信息技术应用条例的立法进程及电子签名法配套法规建设。同时,着力抓好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把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行政许可后续制度建设,既要“站高”也要“退后”,抓好工作落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与事业单位分开、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要切实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重点内容,扎实推进政务公开。要加强对地方电子信息产业、通信业及信息化推进相关政策法规工作的指导。
组织开展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一是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二是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品发展研究;三是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评价体系研究;四是电信技术业务创新与转型战略研究;五是电信竞争与监管研究。要加强组织,发挥各方面的优势,确保研究工作取得实效。
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结构调整仍然是“十一五”产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推进结构调整,要与扩大招商引资、提高创新能力、区域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围绕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由速度规模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
继续扩大产业集聚优势,突出抓好提升技术层次。当前,东部产业发达的省市要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变“项目招商”为“环境招商”,引导外资投向高附加值产品以及研发中心,形成更具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发挥产业聚集、辐射与带动效应,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要抓住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依托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的指导与管理,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使基地和园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继续推动核心基础领域发展,突出抓好软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件产业。要落实好已有的产业政策,推动出台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放水养鱼”。推动行业应用,培育和规范国内软件市场,完善应用环境。落实政府采购和首购制度,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形成需求拉动。结合落实专项规划,突出发展的重点。一是要抓住全球软件产业梯次转移的机遇,建设一批服务外包基地,完善软件外包促进和服务体系,推动软件外包扩大规模、提高水平。二是促进软硬件上下游企业的协作,依托整机制造业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三是加快发展IC设计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尽快提高集成电路在重点应用领域的自给率。四是借鉴彩电国产化一条龙的经验,组织实施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专项,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构建以平板显示为核心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形成新的增长点。积极促进基础装备、工艺、材料的发展,夯实产业基础。
继续推进大公司战略的实施,突出抓好优势骨干企业。加强电子百强企业引导和服务,推动建立和完善鼓励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进一步开展企业国际化经营试点工作。推动企业普遍建立技术中心,积极引导企业联合重组、优势互补,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纵向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小企业的配套协作能力。积极推进创业投资体系建设,指导企业提高融资水平。电子发展基金要“管好存量、用好增量”,加强对国家重点产业布局项目和电子百强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这里特别强调,重点发展领域是针对产业全局而言,不是针对所有地区的。各地在制定政策、确定项目时一定要从本地区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对于一些热门产品绝不能一哄而上,造成产业无序发展和资源浪费。
加快电信业发展与行业转型
要把握电信技术业务移动化、宽带化、IP化、多媒体化的发展趋势,推进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明确创新的目标、战略和举措,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要面向信息化大市场,着力推进电信业转型。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信息化及各行各业信息用系统的建设中去,全方位地提供网络平台、应用开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等支撑和服务,在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为企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要积极推动企业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加大数据多媒体业务的发展力度,不断提高非话音业务的比例,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要进一步解决靠什么发展的问题,克服片面追求收入增幅和市场占有率的倾向,把经营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提高业务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靠技术业务创新、靠降低管理成本、靠改善服务赢得市场。
要把构建和完善产业链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制定和出台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形成包括基础电信、增值电信、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内容提供、应用服务等在内的更为紧密的产业链,引导企业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互利共赢和互动发展。要加强对增值电信企业的引导、支持和管理,制定适合增值业务和增值电信企业特点的指标与办法,并将其纳入电信行业统计体系。要引导企业加强对技术、业务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加大业务开发投入,建立创新管理、研发和评价体系。着力推进自有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的研究,创建自有业务品牌,努力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
要为行业发展、创新和转型营造良好环境。要从商用试验、技术标准、互联互通等关键环节着手,建立技术业务创新促进机制,开辟“绿色通道”,构建信息协作网,协调和解决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进一步提高码号、频率资源管理水平,稳步推进SP代码统一,适时调整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优化通信网络总体布局及结构,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及监管政策对技术业务创新和发展的引导、扶持与调节作用。要抓紧就当前一些关系产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如电信网络和技术演进、3G与WiMAX的关系、IPTV和手机电视等业务的发展、互联网对传统电信经营模式的冲击和影响等,进行深入研究。
要把服务质量监管与行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国组织开展“诚信服务放心消费”活动,以诚信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电信服务规范”,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社会关注的服务热点问题。按照“谁经营、谁连接、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服务质量责任,督促服务问题的解决。继续深化“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分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电信服务质量通告”的作用,接受社会和用户监督。要高度重视消费者的依法维权行为,妥善处理用户申告和反映,推动建立和谐的电信服务与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