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去年爆发式增长的中国冰箱行业,如今心气正高。
2011年3月,海尔宣布,合肥年产300万台节能环保冰箱技改项目建成投产,至此,海尔冰箱在中国的产能接近2000万台。2010年冰箱产能接近千万台的美的透露,今年产能还将有约40%的增长。根据美菱未来3年的发展规划,到2013年将实现1000万台的产销目标。海信年产能200万台的高自动化冰箱生产线已经于3月投入试生产。
在雄心勃勃的众冰箱企业眼里,仿佛“产能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而在如火如荼的扩产浪潮背后,企业考虑产能过剩的隐忧了吗?
产能有过剩隐忧
对冰箱行业高速发展的预期,催生产能扩张潮。
冰箱行业还在不断吸引着新企业的进入。志高将制冷产业链延伸至冰箱行业。康佳在滁州投资10亿元,目标是形成年产200万台高端冰箱的产能。创维全面进军白电产业,推出47款冰箱产品,其南京白色家电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将年产100万台冰箱。格兰仕宣布开拓冰洗业务,其中包括形成冰箱年产能400万台。
缘何冰箱成为香饽饽?业内人士认为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近年来冰箱产业的高速增长和相对较高的利润空间,二是众企业对白电市场的未来预期良好。
然而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信息部部长胡晓红看来,这轮扩张风险很大,因为“加上最新和未来新增的产能,冰箱产能过剩是肯定的”。
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冰箱的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亿台。根据产业在线的数据,2010年国内冰箱销量创新高,但也仅5000万台出头。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甚至认为,这个数字仍有点“虚高”。
此外,对于此前有机构预测,2011年冰箱市场规模将增长近两成,中怡康市场研究总监彭煜并不认同,他认为,国内冰箱市场规模的增速会逐渐下降,2011年的增幅将在10%以内。这对于在扩张路上高歌猛进的冰箱企业并非好消息。
二、三线品牌面临洗牌
主流企业产能与销量匹配,而二、三线品牌面临产能过剩危机。
不过,部分一线品牌对于“过剩”的说法不以为然。海尔方面表示扩张产能恰逢其时。海尔冰箱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刺激下,国内冰箱市场增长趋势明显,未来市场容量可观。“海尔冰箱目前产能已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有必要增加产能。”他强调。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副总裁王金亮则认为,主流冰箱企业的产能不存在过剩的情况:“目前仍有黑电企业进军冰箱市场,说明冰箱行业的竞争还不够充分”。他直言,即便产能过剩,也来自一些“杂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