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行业研究 >> 电子电器 >> [专题]行业研究

我国彩电业陷入郭则理怪圈,沦为国际巨头跟风者


[  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11/5/3  ]     ★★★

        摘要:立体透视中国彩电业之后,你就会发现,“中国彩电”属于后一种情况。20多年的开放,中国的彩电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陷入了“郭则理怪圈”,总是扮演一个“跟风者”的角色,从CRT到平板时代,再到目前最为火热的3D电视、智能电视,概莫能外。

  连续不断的价格战和概念战,使彩电业成为中国制造最为活跃的产业,但活跃的背后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健康活跃,另外一种可能是病态脆弱。

  立体透视中国彩电业之后,你就会发现,“中国彩电”属于后一种情况。20多年的开放,中国的彩电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陷入了“郭则理怪圈”,总是扮演一个“跟风者”的角色,从CRT到平板时代,再到目前最为火热的3D电视、智能电视,概莫能外。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改变中国彩电业的现状,除了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成为产业的掌舵人,并改造现有的机制。

  日本产业转移“规避”中国

  日韩企业近来频频“加码”中国的面板产业。

  4月27日,三星电子与索尼合资组建的位于韩国的液晶显示器面板厂商S-LCD宣布,公司将通过注销股份的方式将股本减少15%,而减少股本将意味着放弃更多的融资筹码。

  不过,三星却加大了同国内企业的合作。三星与T C L前不久签署了一系列关于高世代液晶面板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双方交叉持股的协议,深超科技将其持有的华星光电8 .5代线项目15%股权转让给三星电子,股权转让完成后,T C L集团、深超科技与三星电子则分别持有华星光电55%、30%、15%的股权,同时T C L与三星电子、苏州工业园区等三方签署合同,共同成立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从事7.5代线T FT -LC D面板的生产与销售。T C L出资1亿美元持股10%,三星电子和三星中国则占50%股份,苏州开发区占30%。

  同时,华星光电还将根据三星电子的需要,为其提供液晶显示屏产品的ODM服务,合作期限为五年,供货量最高可占华星光电8 .5代液晶面板15%的产能,约210万-255万块液晶电视模组。

  而在三星之前,另一家韩国企业LG电子也加强了与国内彩电生产企业创维间的合作联盟。对此,有分析认为,日韩企业在海外的面板投资“ 刹车”,并积极在中国找“ 亲戚”,不排除是将相对落后的显示技术转移至中国。有海外媒体分析说,S-L C D缩减股本是因为“三星寻求生产新型显示器”。业界也普遍认为,LCD将会被新型显示器所替代。

  事实上,受地震影响,日本电子配件、芯片等核心原件的生产大量停滞,开始加速向海外转移生产能力的步伐。比如,尼康等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就已经明确表态将在东南亚某些区域增加产能。

  有人据此分析说,我国产业将从中受益。不过,日本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认为,中国不会成为日本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在日本人的潜意识里,中国不是友好的。”因而,尽管中国有着最大的市场潜力,也具有极高的热情,但出于对技术外流的担心,日本会选择尽量绕开中国内地进行新的产业布局,而迁移到中国的产业基本上都是过时落后的。

    彩电业:总在扮演跟风者角色

  目前的产业态势让不少业内人士担心:方兴未艾的国内液晶面板产业投资,是否要考虑产能过剩或者技术落后的风险?在新型显示器的研发上,又会否再次沦为“追赶者”的角色?

  从中国彩电业的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这样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

  中国企业在C R T技术一片空白的基础上闯出了一条“血路”,由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技术,最终实现了生产设备、零配件等上中游产品的本土生产。由此,中国迎来了C R T时代辉煌。

  与此同时,长虹、康佳、T C L等一批中国彩电企业也在C R T时代成熟并成长起来,甚至成为国际化的企业。按照常理,在C R T时代壮大起来的中国彩电业理应有实力应对新的技术变革。但恰恰相反,等离子、液晶平板电视时代的到来令中国这个C R T强国如临灭顶之灾,彩电业重回原点。

 

1 2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彩电企业黔驴技穷,3D智能电视被指...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冰箱行业产能大跃进:二三线品牌面...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