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在钢铁行业振兴规划细则近期有望出台的消息刺激下,钢铁板块纷纷涨停,大智慧钢铁行业指数上涨8.87%,成为当日所有上涨板块中的领跑者。
受此影响,包括鞍钢新轧(0347.HK)、马钢股份(0323.HK)和重钢股份(1053.HK)也分别录得5.63%、3.46%和5.19%的涨幅。
但是,与国内多数卖方研究机构短期较为看好鞍钢股份(000898.SZ)等钢铁股不同的是,众多外资投行对于鞍钢新轧的后市走势出现分歧,这一方面源于鞍钢股份今年1月发布的2008净利润同比下降55%的业绩预减公告,另一方面源于对整个钢铁行业的看空态度。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德意志在内的众多外资投行,却在2月份的二级市场操作中增持鞍钢新轧H股。
外资投行唱空增持
众多外资投行中,高盛一直持看空态度。
鞍钢新轧1月21日发布业绩下滑的预警公告后,高盛给予公司2009年30.8亿元(较之上年下降3.4亿元)盈利预测的同时,继续给出“卖出”评级和H股4港元的目标价。
2月11日,高盛更是预测鞍钢新轧今年第二季度将出现再度亏损。
高盛认为,占鞍钢新轧总销量达94%的板材价格如果恶化,“鞍钢二季度可能再现亏损”,而目前板材价格的三个危险迹象已现:一是由于独联体国家可能有200万吨(占板材交易市场10%)钢铁将于2月底和3月运抵中国;二是未来三个月内包括鞍钢(300万吨)、首钢(500万吨)和宝钢(400万吨)的三个新建项目投产;第三则是作为领先指标的废钢价格可能开始回落。
和高盛持类似态度的还包括大摩,近期钢价的连续上涨局面可能开始改变,而内地价格较同地区出现的溢价会吸引进口减少出口。
海关总署2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出口钢材191万吨,环比减少126万吨;进口钢材87万吨,环比减少6万吨。
不可否认的是,2月份以来,国内钢材价格继续上涨导致国内外价差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2月份钢材出口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而瑞信的观点则相对乐观,其认为短期内热轧钢价走软可能给鞍钢新轧带来压力,但包括鞍钢和马钢在内的中资钢铁股仍是削减库存周期中最好的选择。因此,瑞信给予鞍钢H股和马钢H股强于大盘的评级,目标价分别为12.5港元和4.5港元。
令人奇怪的是,和看空不同的是,近期外资大行操作中却选择增持。
摩根大通分别在今年1月29日和2月5日两次增持鞍钢新轧H股近1100万股,其持股量已从1月底的7.55%增加至10.02%。
同样言行不一的还包括德意志银行和花旗集团,上述两家机构分别2月4日和5日选择增持鞍钢新轧H股530万股和1821.38万股;相比之下,仅有瑞银集团选择在2月2日减持342万股。
此外,鞍钢新轧H股交投较活跃的霸菱资产竟以“高吸低抛”为主。该机构1月8日以8.448港元的高位增持511.8万股,1月16日以每股8.21港元减持406.8万股,1月23日以每股6.521港元增持392.2万股,2月5日以每股5.546万元减持505.8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