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者是否将重蹈2006、2007年巨亏3000多万的覆辙?战略选择是否急功近利,资金链何以为继?一个分文不进且倒贴本的爱国者理想飞扬如何插翅“飞”进资本市场。
民族科技自主品牌“爱国者”正走向一条极富争议的道路。
继冯军4月发布北京华旗资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国者”)旗下两家公司—爱国者理想飞扬、爱国者数码音频暂定于2009年分别在创业板上市后,其相机事业部负责人则公开力挺单反相机的研发和火线推出,爱国者的动作一如继承了当年肉搏数码相机领域的作风,显得势在必得。
生机还是危机?善于运用1+1=11理论(市场整合理论)阐述经营理念的冯军显然趋于乐观评价,潜在的市场风险却反向孕育出个个疑点:在并非爱国者强项的单反研发和市场博弈中,冯军领导的爱国者是否将重蹈2006、2007年巨亏3000多万的覆辙?战略选择是否急功近利,资金链何以为继?一个分文不进且倒贴本的爱国者理想飞扬如何插翅“飞”进资本市场?老外的钱有刺还是与他希望国人分享上市红利或另有隐因......
一系列疑问的产生,让人不禁要问:冯军导演的这出剧目到底胜算在哪?怎么演下去?爱国者的企业发展路径将背上怎样的负担和痼疾前行?《小康·财智》记者专访了爱国者总裁冯军和多方市场知情人士,试图在现阶段剖析一个发展中的中国民营高科企业的阵痛与希望。
财务状况模糊 上市泡泡谁吹起
资本市场卖的就是概念,而冯军不乏这样的牌。
“任何成功的企业家都不可能想象当初会知道自己会如此成功。”国金证券(爱股,行情,资讯)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曾说。而冯军却成为“没想到”群体的一员,谁也不曾设想当初靠蹬三轮卖小太阳键盘的“冯五块”成为驰骋达沃斯的青年领袖。爱国者从1993年创立至今,冯军靠单打独斗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现如今已成为引领1800余人团队的领头雁。更没有人想到的是,冯军旗下的22个子公司,他更大胆放任“八旗子弟”伺机上市,即便这样的“子弟”身子骨经不起上市的敲打。
今年4月,冯军率先在某证券媒体放风:华旗爱国者旗下两家子公司—爱国者理想飞扬、爱国者数码音频暂定2009年分别在创业板上市,而母公司华旗资讯将随后在国内主板上市。
“算盘算是精妙,对外可以刺激市场对爱国者持续关注,对内平息内部股权激励的冲动,也有一定的安抚剂作用。”一接近爱国者的人士坦言此种策略的一箭双雕。该人士同时认为,稍微从两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赢利分析来看,打包上市的基本条件仍不成熟,等待市场填补的漏洞还继续存在。
以爱国者理想飞扬为例,其实质为该公司与李阳疯狂英语合资公司,专门为打奥运英语培训市场而成立,该公司副总裁张永捷接受采访时也承认“该企业是奥运会支持机构,公司的支持资金主要来自奥组委的拨款,按照项目委托来发放资金,而公司也要补贴部分费用。”张永捷同时还指出了,他们并没有完全接触这些风险投资和实体投资。
“无论从市场反应和公司赢利状况看,上述公司的上市有欺世盗名之嫌。”一知情人士并不赞同爱国者子公司频打上市牌,不但不讨好,反倒是暴露了爱国者更多的市场乏力症状和激化了澄清母公司不急于上市的隐形原因。
该人士认为,华旗爱国者的行为主要解释为三个方面,一来需要顺应资本市场的要求,必须要打出一些概念吸引眼球,特别是为冯军出征海外奠定一个稳定的国内基础。二来它也不可能立刻上市,因为其政府采购的背景,一些不能披露的信息,并不适合于透明的公司治理制度。三、在上述背景下,寄希望于子公司的上市就作为挡箭牌,而又绕开了母公司信息披露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