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的孩子有糖吃”。幼儿园小孩都知晓的道理被冯军奉为治理企业的又一大法宝,或许政府倾斜的确能够支撑一个企业发展,可变化的政府人事和不确定市场因素的突变带来的后果也是釜底抽薪的,完全企业治理下的公司制度是否在面对公众时见得光呢?冯军的企业将如何经受“断奶”期,真正成长为一个健康积极的青年?
冯军回答得很干脆:“还要17年!”而17年是什么概念?全国工商联的一个统计数据如此描述:中国民营企业的周期一般为3?5年。
胜负未定,隐忧犹存。冯军和他的爱国者继续着中国高科民企的范本写作,成败都将成为经典。
对话冯军
记者:你认为你和你的企业成功了吗?
冯军:离成功还早得很,三星和索尼都20多万人,我们才1800,相差100多倍,我们的奋斗目标还有17年。
记者:要点外资发展不好?
冯军:我的思维模式比较土,我佩服新东方他们利用外资成功了,不过谈到外资,我只能说不好意思。
记者:为什么不好意思?你不喜欢钱?
冯军:(思考状)你说我土也行,不过这叫土洋结合。有些钱不能要,有些东西说不清楚。
记者:你说“30年一个发展机遇”的迷信暗示着你的企业发展什么路径?
冯军:不叫迷信,叫心理暗示,正如股市里的预期一样,只要大家有这种想法就会成功。爱国者要全面打响三大战役。
记者:你是如何看待你的公司?
冯军: 你在中关村数数,超过一千员工的民营科技企业还有几家?没有了,只剩一家—爱国者一家!
记者观察
企业的“色戒”观
冯军不管从公司还是年龄上都有一个老大哥:万通集团的董事长冯仑。冯仑有个段子:企业色戒论。一个企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色”—即对金钱的冲动和欲望。同时,一个企业不可或缺地保持好“戒”,比如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等。采访和梳理完中国最经典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爱国者,记者更多感受到了一种“色”—企业的扩展理想和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即便我们身处的环境并不具备充分的理由支持这样的战略选择。
金钱的欲望是无穷的,一个企业扩张的野蛮生长竟是那样的强烈和迫切。强势性格支撑的冯军必然会如同其他具有类似性格的企业家取得不俗的成绩,当然,如果跌倒也会轰轰烈烈。于是,我们不得不考虑到的是,为什么要选择豪赌的方式进行企业的新一轮扩张,别无他法可选?事实上,万通的冯仑说得很好,一个企业的“戒”比“色”还要难以驾驭,业界对爱国者战略的讨论也存商榷之处。对于市场而言,冯军所领导的团队作为民族高科的代表,任何一个有责任的中国人都希望其发展健康和迅速,诸如能够创造由爱国者为中国消费者节省40亿元的业绩。不过,谁又忍心其仓促上阵,淹没在恐韩恐日的氛围之中?
或许冯军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冯军认为手中的王牌还有很多,比如政府牌。一个没有现金流足够支撑的前提下从事单反研发,中国数码领域谁能?只有冯军一人。可无论怎样也必须洞悉的一个市场规则是:天有不测风云,政府也有脸色不好看的时候。如果仅靠政府的支持,一家民族企业如何国际化尚待论证时,假如政府的协调脱节和处理不当而产生博弈牺牲,有谁说清楚过?在中国特色市场上倒下去的例子不乏其数。
“色”固然需要一些有胆识的企业家去恣意想象,可“戒”的警醒更需要醍醐灌顶。在动物世界中,一个动物的消亡不是因为它看似多强大为标准,而是对环境适应程度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