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关系无处不在,意义重大。国家间有“双边多边”、“战略同盟”等,人与人之间也有“海誓山盟”、“兄弟情深”,说的都是“关系的经营”。只有理顺关系,才能实现和谐发展。在日前召开的2008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这次会议是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信息产业发展改革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情况下召开的。”透过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的开篇语我们就可以看出,理顺十七大与信息产业工作的关系无疑是时下信息通信业发展的第一发展要务。而在整个会议期间,信息化与工业化、企业创新与产业创新、国内化与国际化、发展与管理……许多有待理顺或是进一步明晰的关系让我们不由对2008年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多了更多的关注与期待,同时也生出更多的猜测与畅想。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
关注理由: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对我们提出的全新要求,是全行业未来很长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摘自《2008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报告》)。
2008畅想:
明大局才更有助于理顺关系,所以在探讨信息化与工业化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信息产业发展的大局,在这里记者借用报告中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作为答案。十七大报告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任务由“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同时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一方面让诸多默默耕耘多年的电信人及信息通信业颇感欣慰,另一方面更对信息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记者看来,从四化到五化,其实最大的变化就是信息化的作用与使命日益凸显,这可以说是十七大对信息通信业提出的新课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全面理解并确切实践。从整体上看,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过程,市场化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取向,国际化则是当今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明显特征。谈到那四化与信息化的关系,记者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都将极大地拓展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而且也将对产业支撑服务信息化、工业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产业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与“五化”的进程。我们要进一步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与行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经济结构。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流程,提高附加价值。总之,我们要抓住机遇,在推进“融合”中实现对产业自身发展的拉动和提升,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促进“融合”,促进“五化”的发展。
在信息化与四化的关系中,记者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最有必要进行梳理。首先关于十七大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一论断,记者认为这是客观实际而又极具前瞻性。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已具备了与工业化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和更广范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融合的论断还高瞻远瞩地强调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紧密依存关系。脱离了工业化,信息化将失去支撑、失去市场、失去人才基础,不可能持续发展;工业化脱离了信息化,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也难以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个科学论断,不仅总结了我国十多年来信息化发展的经验,更高度概括了当前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逻辑。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信息化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带着对融合论断的理解,作为信息通信业这一方,我们还是将重点放在信息化如何才能做到与工业化融合。对此,王旭东部长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指出:“信息化只有与工业化结合,才能‘化’起来。”从这个论断出发,我们还需要对“融合”进行有信息通信业特色的创新,推进融合决不能简单理解为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针对传统工业化道路存在的弊端,如过多消耗自然资源、大规模破坏环境生态等,寻找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突破口。
具体来讲,记者认为要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行创新,可以从提供技术装备、业务应用、网络支持及信息服务等四个主要方面入手:第一,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先锋,信息通信业在积极创新信息技术的同时,要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支撑,增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能力,提升传统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第二,因为信息化的核心在于信息技术应用,因此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还须将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广上,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制造、资源能源供给、创新活动等环节的应用,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再造和重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水平。第三,网络可以说是信息通信业最大的自然优势之一,要真正与工业化结合起来,还应将网络优势与其他产业进行分享,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样不但能够进一步提升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更能有效降低整体发展成本,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效率。第四,创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还要进一步做好信息通信业的本职工作——信息服务,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动网络在传统服务业内的应用,提高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融合论断在拓展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也对产业支撑服务信息化、工业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步入2008年,全国信息产业部门更需要进一步树立牢固信息化是大局的观念,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需求,积极主动地提供技术装备、业务应用、网络支持和信息服务等,实现对产业的拉动和提升,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企业创新与产业创新——相辅相成
关注理由:
“……在发展实践中,我们提出了推进电信强国、电子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树立信息服务大行业观念、加快电信业战略转型的方针,提出落实举全国之力、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的举措,并坚持不懈抓好落实。实践证明,这些部署与要求符合中国国情,贴近产业实际,引导和推动行业步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摘自《2008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报告》)。
2008畅想:
诚如前面所说,信息产业发展的大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在推进创新方面,记者认为这里要明确的大局应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典范,信息通信业理应在自主创新方面作出表率,这样才与其基础性、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的身份相符。尤其随着当前全球信息通信技术、业务和网络加速融合,创新和转型步伐加快,信息通信业更需要坚持需求导向,突破关键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回顾过去几年的发展,应该说,信息通信业在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有了新的提高,信息技术关键领域取得一些重大突破,全行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其中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TD-SCDMA。在过去几年间,信息通信业各相关部门加大对TD-SCDMA政策、资金、频率扶持力度,在TD-SCDMA研发和产业化专项等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自主建立了包括系统、终端、专用仪器仪表、业务应用平台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组织了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为投入商用和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成绩只代表过去,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尤其是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通信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层出不穷,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较高的创新力,以新应新、以变应变。同样以TD-SCDMA为例,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已取得重大进展,但还未等我们欣喜多久,不久前WiMAX成为3G国际标准,这使得TD-SCDMA的研发、产业化和后续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客观地说,我们目前的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规模还不匹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信息通信业近两年逐步进入平稳运行期,环境和资源对产业发展的约束此时将日益显现,而如果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核心技术缺乏、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信息通信业的未来发展将坎坷得多,更谈不上实践“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锋。
步入2008年,信息通信业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任务还很艰巨,不过可喜的是我们可以从TD-SCDMA等成功先例身上借鉴一些经验。在记者看来,有两方面的经验或是做法需要我们继续发扬,首先就是要鼓励企业掌握更多的发明专利,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TD-SCDMA的成功实践证明,只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步伐;只有企业成为创新型的企业,才能摆脱对外资企业的依赖,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只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才能打破国外技术产权、知识专利、知识标准等新技术,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国家能力,确保国家产业的完整。其次就是要做到报告中提出的“落实举全国之力、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的举措”,推动全面落实政府采购、首购政策,积极创造有利于产用结合的良好条件,为创新活动和自主品牌产品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撑,并通过建立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联盟、公共技术平台和应用服务中心,探索有效的运作模式。当然这一切都要以继续实施标准与知识产权战略为前提,毕竟无论是新技术或是新业务,如果不符合国际标准或是缺乏知识产权意识,要实现健康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