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回忆称,在这个竞争更加激烈的六、七年间,中国饮料产业和很多消费品种类一样,通过优胜劣汰,一大批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被迫出局。这个时期大的企业开始通过并购、重组的形式,把自身的规模做大。更重要的是,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扩大产能在全国建立生产基地。这是饮料行业加速整合的时期。娃哈哈的急速扩展,是这个时期比较明显的特点。
昔日那些风靡的品牌如今命运各有不同。
“中国魔水”危机爆发。从1997年开始,健力宝的销量以每年七八万吨的速度持续下降。到2000年,改制问题不得不再度提出。2000年销售额20多个亿,2001年的销售额尚不及2000年的一半。就在2005年和2006年,健力宝的亏损也都达到了1亿多元。
当时与娃哈哈并驾齐驱的乐百氏,2000年之后势力明显减弱,已经连续多年亏损。
“旭日升”也遭到厄运。从2001年开始,一日千里升腾起来的旭日,让人无法想象地滑向了“迟暮”的轨迹,2002年下半年,旭日升停止铺货。
据悉,1982年中国饮料产能达到40万吨。2006年,全国饮料产量突破4100万吨。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预计,2007年饮料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左右。25年间,中国饮料产量翻了125倍。“饮料产业的发展速度基本上能保持在5年翻一番。消费者的需求增长是很稳定的,所以说饮料的发展一直是快速、稳定的。”她说。
中国饮料业大事记
●1984年,广东健力宝集团成立,旗下拥有健力宝、第五季、爆果汽等品牌,曾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工业企业500强。
●1984年,雀巢第一家办事处在广州成立。
●1987年,杭州娃哈哈成立,目前已经连续9年稳坐中国饮料行业龙头的位子。
●1992年,北京汇源成立,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
●1993年,怡宝公司成立,其背景是华润集团,在华南的水市场势力颇大。
●1993年,河北冀州供销社改名为旭日升集团。在市场销售最高峰的1998年,旭日升的销售额达到30亿元。
●1996年,农夫山泉成立,2003年推出混合果汁饮料,喝前摇一摇的广告令人印象深刻。
●1998年,世界杯期间,娃哈哈推出“非常可乐”,在当时中国碳酸饮料市场“水淹七军”的形势下,非常可乐一炮而红。
●2002年,广东三水市政府把此前拥有的75%股权悉数转让,80%的股权售价仅3.8亿元。张海从此掌权健力宝。
●2004年,佛山市检察院正式批准逮捕张海,健力宝元气大伤。
●2006年,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与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京联合成立今麦郎饮品(北京)有限公司。
●2007年,“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