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生产的第一块等离子屏,将与北京一起,站在全世界面前接受检阅。
总计划斥资20亿美元的等离子屏项目,是长虹集团全球化战略中重要一环,冀望一招定乾坤。
从中国化到全球化,长虹能走多远?
2007年,长虹牵手中国乒乓球队,给出了一个答案。
2007年3月起,长虹与中国乒乓球队正式开始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市场推广、品牌推广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中国乒乓球队将在长虹的倾力支持下征战各项国际赛事。
联姻,源于相同的命运轨迹。
乒乓球被尊为国球,曾几何时,寄托着强国梦想。中国体育的崛起,始于乒乓球运动的自主创新;乒乓外交,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时至今日,中国乒乓球的全球领先地位毋庸置疑。
从产业报国开始,长虹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无论是技术、管理,还是战略调整、品牌转型,创新步伐从未停止,50年深厚积淀,致力打造中国家电业核心竞争力。
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言,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50年创新历程,是长虹与中国乒乓共同的骄傲。
唯有真正的创新,才是崛起于世界的力量。
危机篇
寻觅转机 更见生机
2004年,中国家电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在国内品牌拼抢得血肉横飞之时,欧美日韩的家电品牌,依靠核心技术能力,开始向中国的中高端家电市场发起反攻。
2005年、2006年,危机持续至今。
中国家电行业开始从国货的辉煌中堕入低谷。中国家电行业以规模和低价为主导的产业竞争模式,由于技术门槛低,各企业的蜂拥而至形成了产业内的过度竞争,使得这一领域的赢利能力迅速下降;而在国外品牌的创新研发的核心竞争力攻势前,中国家电几乎要败下阵来。
以电视为例,平板电视的关键部件PDP、LCD等显示屏基本上都被外资控制,而屏模组却占据了平板电视成本的60%-70%,甚至高达80%,所以从制造环节来讲,销售平板电视机就是销售屏。国产品牌必须支付昂贵的费用生产电视。
随着全球家电产业的竞争格局被完全打破,产品的产业优势快速地由整机向关键部品和软件领域转移。
一道生存的命题摆在长虹前面。
如果自主创新,将投入高昂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继续对核心技术奉行拿来主义,只能处处受制于人,支付高昂的技术使用费,同时被外资品牌打压。
活着还是死去?
当年在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上,大球、11分制和无遮挡发球三项新规则的实施,使国球突然陷入不利局面,危机重重,但中国乒乓选择了从头开始二次创业,再次登上世界巅峰。
肩负民族工业的使命,长虹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长虹董事长赵勇认为:“对长虹而言,除了企业责任以外,还担负着更多的产业责任、社会责任以及国家责任,否则长虹作为新国企就丧失了其存在的理由,长虹进行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裂变篇
自主创新 中国创造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
在全球化的今天,一项关键技术,就可以让你成为游戏规则的制订者。世界乒乓球运动的百年历程中,共有46项技术和打法的创新,其中27项属于中国健儿,占总数58.7%。技术创新的持续不断,推动着中国队长期处于国际乒坛的领先地位。长虹正在经历一场与乒乓球相似的核心裂变。
今天,长虹成功打造三大核心技术能力:即以虹微公司为主体的IC芯片设计能力;以长虹国家级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嵌入式软件设计能力和以长虹创新设计中心为主体的工业设计能力。
今天,长虹获取了PDP显示屏、压缩机、数字电视等关键技术,成为中国第一个进行“垂直整合”模式竞争的企业。
今天,“硅谷传奇人物”杨刚博士、与微软合作组建的软件开发团队和原三星工业设计总设计师、世界知名设计大师高登·布鲁斯等高端核心人才已经成为长虹核心技术的发展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