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收购或遭美国审查
业界担心华为参与收购3COM可能遭美国政府的国家安全审查。尽管同阿尔卡特-朗讯、北电网络和思科等竞争对手相比,3COM的规模要小得多。但美国政府一直担心其敏感的通信网络被国外所控制。在3COM的产品中包含一项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客户抵御黑客的入侵,美国国防部正是3COM的主要客户之一。
先例值得借鉴
中国企业在美遭遇“国家安全审查”并非没先例。去年联想公司的电脑中标美国政府采购订单,但在毫无征兆情况下被“联想是一家中国企业,涉嫌国家机密安全”为由,取消了联想的电脑中标合同。在当时,联想公司尽管积极争取,最终还是没能挽回订单损失。
此外,就在不久前,此前泰国运营商一度指责华为推迟交付网络而要求华为支付巨额罚金。但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引起巨额罚金的根源却在于泰国变幻的政局。
无独有偶,近日中兴通讯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菲律宾高等法院发出的临时限制令。该限制令要求暂停实施中兴通讯与菲律宾政府签署的一份3.29亿美元的宽带网络设备及服务合同。有菲律宾媒体声称中兴通讯涉嫌行贿获得菲政府合同。但有批评认为,造成这一订单取消的原因归根到底与菲律宾本土政局有关。
呼吁政企配合
有评论人士认为,中国企业迈出海外,面对它国政府、议会、法院等权力机构难以平等对话。国内有关部门需利用外交、国际舆论支持、当地舆论导向等方式,给对方施加压力,确保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在海外市场竞争中获得公平、公正的机会。
“任何高端的商业竞争往往是国家政治角力,最明显的就是3G标准。从企业层面看,最终销售的是管理和文化,不是廉价劳动力。”著名电信观察家项立刚也认为,很多西方国家,政府高级官员往往带领企业进行签单。但是目前在中国类似企业和国内有关部门的配合还不多。项立刚认为,一方面企业不应该单纯拼价格,另一方面,国内有关部门应该尽可能在海外协助本土企业。“如果华为等国内企业面对不合理的政治审查,国内有关部门应该出面协助;国内企业迈出国门,不妨效仿外国企业做法,聘请熟悉外国情况的大使、参赞甚至所在国家的政治官员协助。”
公司档案
贝恩资本:国际性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资金超过500亿美元。有分析认为,私募资本只要获得了利益就会退出,因此推测作为小股东的华为将掌握3COM的战略发展方向,并迟早"吞"下整个3COM。
华为:中国著名民营科技企业。2006年营业收入658.8亿元,盈利41.36亿元,上缴税金74.78亿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3COM:美国通信设备提供商。1994年,当时3COM CEO曾宣称其竞争对手思科"时日无多"。当时3COM和思科的市值均为90亿美元。但是,由于决策上的失望,如今思科的市值为2020亿美元,为3COM的10倍。3COM反被思科的竞争对手华为联合私募资本所并购。赛迪顾问杨凯称,对于3COM而言22亿美元价格极低,但由于其全球亏损仅靠中国市场的H3C维持,3COM已经陷入不得不卖的困境。
H3C:2003年,华为和3COM共建合资公司华为3COM,华为拥有51%的股权,3COM拥有49%股份。2005年,3COM收购华为手中2%的华为3COM股权,成为控制股东。2006年,华为将手上剩余的49%华为3COM股权售卖给3COM,作价8.82亿美元。其后华为3COM被改名为H3C。H3C是3COM的主要收入来源,2006年,3COM的销售收入约12亿美元,其中H3C销售收入达7.1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