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酒:营销方程式
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种白酒品牌上市,但真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不足10%,决大部分白酒在上市后不久或轰轰烈烈一阵后,由于品牌知名度低、品牌内涵苍白、品牌力度不够、内在品质差、营运推广不力等多种复杂的原因,就消失于茫茫的品牌大海之中,尤其是其中一些不凡优秀的产品,也同样遭此厄运,让人扼腕叹息。
曾经称雄宇内的贵州酒业,除茅台挟天子之风范,享国酒之美誉而尊崇依然外,无论从企业规模的大小、从优良品牌的多寡、从市场份额与比邻省份相比整体已略显落伍了。作为贵州浓香白酒的典型代表——曾经辉煌过的习酒,在上世纪90年代初“演绎的传奇” 已因战略扩张失误而褪去颜色,走入危局。直至一九九八年,震憾整个酒类行业,被称之为“国酒世纪大勾兑”的资产重组在赤水河畔发生了。习酒加盟茅台后,习酒人经过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及砺精图志,高举振兴贵州酒业大旗,习酒这个名字又重焕光彩。在近10年间,这个老国有企业平均以每年15%的速度稳步增长,其骄人的业绩,再次成为贵州浓香白酒的排头兵,成功捍卫了贵州浓香白酒的地位。
习酒,何以担负起“航母茅台”的护卫舰?何以成功抵御比邻竞敌的入侵?何以担负起振兴黔酒的重任?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寻道图强之路?基于此,笔者通过对习酒品牌的深度解读,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庄稼人人会种,收获各有不同”,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白酒产品同质化、包装不断精美化、可供产品多样化,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消费者对甲产品情有独钟,而对乙没有兴趣呢?答案是:品牌诱导的神奇威力。习酒就是通过“高端发力”成功的塑造品牌,并进行品牌突围而成为贵州浓香白酒第一品牌,再次成为贵州浓香白酒行业的一面旗帜。
机遇,对于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入主茅台后
的习酒人深刻体会到这一点,习酒要大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好茅台的品牌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文化优势,亦就是说习酒在战略谋划上必须要打好茅台这张牌。为此,习酒决策层进行纵深分析,确立了如下企业发展思路:
——实施“五项战略”:即通过“形象战略、大创意战略、名牌战略、现代行销战略、企业文化战略”五种战略来重塑习酒企业及品牌形象。 随即通过“ 战略调整——战略竞争——战略决胜”来实现“战略收益”
一、战略调整
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了习酒的“错位”,但现状不允许习酒只以赶上别人为目标而进行“归位”,必须着眼未来为超过对手而大胆“越位”这才是最正确的定位,为此,习酒作了如下 “跳跃式”战略定位:
第一、企业定位—即“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浓香白酒酿造基地”——贵州习酒城。品牌定位—贵州浓香白酒第一品牌。
第二、品牌战略—实施名牌战略,专业、专注做好酒文章,坚持走“高附加值、高档次、高品位”的品牌化、精品化之路。
第三、形象战略—实施CI 战略,立足“三高”战略思想,即“高起点、高品位、高立意”。
第四、行销战略—实施整合行销战略,突出三个战略重点:即突出加大对“产品开发、销售网络和品牌形象”的投入力度,以实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具体以形象力为主,以产品力、销售力为支撑,发挥整体力量。
第五、文化战略—以‘客服’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战略,即实施“全员营销、无情不商、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
二、战略竞争
现代企业竞争已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不再是简单的、原始的、局部的战斗、战役、战术,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全面的、总体竞争阶段。习酒人深知品牌竞争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在“实力、品牌、文化、观念、行销、人才及技术”的综合较量,对习酒来说品牌战略是企业的头等大事,拥有成功的品牌,企业就充满生机,利润不断。为此,习酒围绕“创名牌”这一目标,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人才培养”三条路,并经过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管理,坚持“四命论”,即“品牌是企业的命根,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市场是企业的命运,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并逐步向“四个创优”目标迈进,即“管理水平创优、产品档次创优、产品质量创优、营销服务创优”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名牌发展之路。
㈠、人才的竞争
人才是企业的根本,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名牌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及执行保障。
习酒高层深知,现代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激活人才发挥其最大效能的重要因素是:建立与人才相匹配的营销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为此,不断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人才结构优化战略、人才使用战略的研究,建立“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人才机制,建全“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管理机制,针对销售队伍实施“经理聘用制,末位淘汰制,人员培训制,岗位轮换制”的用人制度,以及对干部队伍施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考评标准,铸就一支“规范、协作、主动、创新”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科学的人才战略,保证了习酒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对人力资源总量的需求,并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满足习酒各层面各专业对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