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免费模式让陈天桥“最深层的担忧”稍有化解。“免费以后,盛大的游戏更像一个社区,我们把所有的游戏打通,让用户可以在游戏间随时选择、随时进出,不仅玩游戏,还可以交友、聊天。”盛大企业传播总监诸葛辉说。“按时间收费,运营商的收入就和玩家投入游戏的时间不成正比,注意力转移到了用户需求身上,使他们和B2C门户网站越来越像,但是又比门户网站有更多的内容黏性。”方兴东评价道。IGA(游戏嵌入式广告)也成为盛大未来的重要战略。
经历过那场免费风潮的网游人士回忆,盛大免费一出场,不仅市面上的游戏受到冲击,一些正在研发的游戏也不得不另起炉灶或者改变研发思路。因为大家都还是按照付费模式的思路进行研发,不可能在研发成功后冠之以免费的名头就可以与盛大竞争。当然也有更新的后进者有机会取巧,可以直接按照免费模式去做,同时更多了盛大作为参考样本。
但细心人也可能会记得,作为免费模式代言人的陈天桥在一些场合曾表示过,付费、免费本身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关键是要把握目前需要哪种形式。这或许正是陈天桥的聪明之处。用免费模式打开新的蓝海空间,同时又不排斥付费模式作为免费模式的补充,从而满足更多用户的个性需求。
唐骏:我看盛大免费之旅
唐骏
曾经用 “激情”两个字来形容微软十年的唐骏,在回首盛大三年半时光的时候,他用了“感慨”二字。唐骏在盛大转型最困难的时候和陈天桥风雨同舟,没有像其他一些“职业经理人”一样离开盛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离开才真不职业呢。”
唐骏不仅不走,还在盛大刚刚起色的时候背负使命,奔赴华尔街路演,成了代表陈天桥与投资人沟通的最好角色,也直接促进了盛大股价的回升。“因为我们都看好这个方向。”唐骏说。
唐骏认为盛大的转型是一次主动转型,而不是被动转型。转型是因为盛大看到过去的商业模式的问题。游戏是有周期的,一款游戏做三年,没人玩了,再引进一款,其实这样的方式是很累的。两年前,盛大就已经开始怀疑这种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因为不可能总是那么幸运,每两年到三年抓一个大游戏 ,像《传奇》那样的游戏与所处的机遇其实并不多。所以盛大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它并不依靠于不断引进新游戏来实现发展,而是更多地依赖于现有的用户群体,这就是所谓的CSP模式的变化。
从亏损5亿到盈利4亿,盛大转型成功的秘诀又是在哪里?唐骏概括为“商业模式+执行力”。盛大率先转向了CSP模式,这是一个更成熟、更健康、更稳定、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但首发优势只占了成功要素的50%,还有50%要来自于团队的执行力。商业模式人人都可以做,真正的实力是来自执行力。
转型成功之后的盛大又坐上了老大的位子,对于后起魔域、征途、完美时空等企业,唐骏表示个人很认可他们,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做出这么好的成绩,很了不起。盛大愿意与整个行业分享自己的经验。
“你的公司如果失败不是因为对手太强,而是你自己没有做好,这是我对这个产业的了解。所以我经常强调,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唐骏对盛大信心满满。
谭群钊:为盛大免费模式注入精气神
谭群钊
30岁的谭群钊是当年与陈天桥一起创业的四五个元老级人物之一,也是盛大最早的网络社区开发者和产品研发中心的组建者。现在他是盛大资深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CTO),承担起网络游戏平台运营的技术开发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因为熟知免费模式的前因后果,谭群钊对盛大的转型评价是“有惊无险”四个字。他说,“其实并没有外界看到得那样凶险,我们是做过试验的,一开始确实会出现收入的大幅下降,但是后面会逐渐升上去,而且会比原来更高。这在我们的实验中发生过很多次了,所以这个过程都是在我们的预想之中的。反而是市场和股市的反应有些过激。”
据了解,在免费模式的研究中,盛大把几个平均一两千人的服务器作为试验环境,划成“特区”,尝试采用新模式。在测试了大半年后才正式宣布转型。可以说,初期损失和后来的盈利增长都在盛大的意料之内,后来的曲线和之前测试的时候很相近。
如果加上当初对道具收费的认知,盛大的免费模式足足做了2年的功课。后来的《泡泡堂》是盛大第一个采取新模式的游戏,不仅创造了70万人同时在线的记录,营收情况也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