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DC的数据,宏碁在2007年一季度已经与联想的份额难分伯仲,而在Gartner的数据当中,宏碁甚至超越了联想。但是,在二季度,联想又重新坐稳了全球第三的位置,或许正是这种拉锯态势,坚定了王振堂收购的决心。
2007年年初,在汉诺威的一个展会上,兰奇对国外媒体表示,未来三年全球的PC市场将会再次洗牌,只有规模大的厂商像惠普、戴尔、宏碁、联想才能顺利生存下来。现在,通过收购Gateway,宏碁已经拉开产业整合的帷幕。
不过,在惠普与康柏的整合以及此后联想对IBM PC业务的整合开始之初,都曾有过相当长时间不适应。戴尔以及宏碁则趁机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现在,联想也有机会这么干。
事实上,外界对于联想为何没有注意到Gateway有优先购买权一事多有疑问。“按道理来说,这样规模的收购双方一定会选择最优秀的中介机构来服务,看到这样的条款并不是很难。”易凯资本CEO王冉对此颇感意外。曾有国内PC同行开玩笑说,或许是杨元庆做局,让王振堂背上收购的包袱。
宏碁已确定将行使优先权拿下PB,但是,多少钱是个大问题。此前许立信从NEC买下PB时的价格为不到1亿美元,联想集团方面与许立信达成的收购价码不详,但摩根大通曾预计可能会在2.5亿美元。宏碁如果想要顺利拿下PB,出价至少应达到联想的报价。这对刚刚拿出相当于总资产的36.7%、净利的65.1%的现金收购Gateway的宏碁来说实属不易,而更不容易的是收购之后的整合。
联想的欧洲之旅
联想一直冀望在欧洲市场有所作为而不得。此前,联想曾借意大利都灵冬奥会重金推广“Lenovo”品牌,效果并不理想。联想称,在德国市场的推广取得一定成绩,但这还没体现到整个欧洲市场的数字中。杨元庆曾对一款“Lenovo3000”的产品寄予厚望,认为其品质相当有竞争力,但是欧洲市场对“Lenovo”的牌子并不买账。
柳传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联想在欧洲市场表现不能让人满意,主要原因是联想品牌在当地市场的认知度并不高。通过收购PB,原本可以弥补联想的这一短板。根据IDC的预计,收购PB,联想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将超过富士通西门子,成为欧洲市场第四大PC厂商。
杨元庆进军个人消费市场的决心并不因失去PB这个机会而动摇。在宏碁将Gateway收入囊中之后,全球PC行业的第三阵营当中,东芝、富士通西门子、苹果、NEC以及索尼紧随联想身后,根据Gartner的数据,这几家的份额分别为3.8%、3.5%、2.4%、2.1%、1.6%。
如果联想希望在消费市场获得两位数的份额,除了继续依靠联想和IBM品牌的成长,联想亦应会考虑收购其中一家——除去蒸蒸日上的苹果,索尼、东芝的份额亦在小幅成长当中,最有可能的是去年份额下滑的NEC和富士通西门子。
经过IBM的成功整合,联想已经展现了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能量。“联想展现出了开阔的全球化视野,而且善于利用国际化团队,从团队的开放度上来说,联想表现得相对不错。”王冉分析认为。“联想有一支过硬的团队。”
但是,对联想不利的是,在宏碁将Gateway的出价锁定在7.1亿美元后,这些PC大厂正被重估。分析认为,此后任何一个对PC市场份额具有足够影响力的收购,其价格都可能在10亿美元以上。
如果联想不收购,而走自建销售渠道,打造“Lenovo”品牌这条路的话,从宏碁的经历看,其在欧洲闯出天地既需要投入不菲财力,时间成本也不可逾越。
“后院”之争
国内市场一直都是联想最稳固的后防,但宏碁并不这么认为。9月4日,宏碁表示考虑最早于明年进行另一宗收购,以提高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九个月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不排除再做一笔适合的收购。”王振堂表示。
最有可能的收购对象是TCL、方正、同方、紫光、神舟等国内PC厂商。TCL电脑业务刚刚经历了大规模的人事更替,在今年集团以扭亏为首要任务的局面下,的确有出售套现的可能。尽管TCL集团一再否认,TCL电脑的财务总监杨健荣接替杨伟强出任TCL电脑业务总经理,仍被普遍视为一个待售的信号。
股份较为分散的方正则是另一个候选。几个月前,市场曾有海尔收购方正电脑业务的传言。方正集团最近的战略重心向医院、数字出版等方面转型,从PC行业抽身而退不无可能。但是,另一方面,方正电脑业务利润尚可,集团不会轻易放弃。相似的例子还有同方电脑。
最有趣的是,宏碁突进中国的商业伙伴正是原联想系的神州数码。但伴随着联想控股8月转让了持有的神州数码股票,神州数码已完全从联想系中独立。
眼下,宏碁通过神州数码等分销渠道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据神州数码高层介绍,去年神州数码在笔记本市场有相当大的增长,其中多半来自宏碁。宏碁2006年年报显示,在大陆市场,宏碁笔记本的出货量已跃居第五。
巧合的是,在宏碁收购Gateway之前不久,从未染指过中国市场、正在四处收缩阵线的Gateway也与神州数码签署了合作协议。宏碁挟成功占领欧洲市场之威,正以前所未有的侵略姿态向美国和中国市场全面出击。联想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