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IM:飞信VS超信
飞信: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IM,在2006年中期开始试商用测试,在2007年6月5日开始了正式商用。飞信是中国移动的综合通信服务,融合了语音(IVR)、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覆盖三种不同形态(完全实时的语音服务、准实时的文字和小数据量通信服务、非实时的通信服务)的客户通信需求,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其特点是采取PC、手机客户端、WAP发送消息免费的策略。
超信:中国联通的移动即时通信业务“超信”在2006年底即已进入内部测试阶段。该业务是为用户提供的一个集通信、娱乐、交友聊天、多媒体信息共享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通过手机BREW客户端、Unija客户端、PC客户端等多种形式,超信可以实现用户之间文本、语音、图片等多媒体内容格式的交互,并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状态呈现功能与交流平台。
点评:该项业务,中国移动推出的时间较早,起名为“飞信”,而中国联通起名为“超信”,火药味十浓,充分反映出了两大运营商对移动IM的重视和对这块市场志在必得的态度。两大移动运营商的移动IM都是定位于综合通信服务产品,以无线通信用户为主、互联网用户为辅。运营商推出的即时通信业务具有PICA、MSN、QQ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3G时代,移动运营商可以以此为基础嫁接更多的业务,增加用户黏性,为引入其他数据业务打下基础。
对于移动IM,中国移动的投入力度更大,飞信是中国移动集团2007年度三大重要指标任务之一,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目标是今年达2500万全网用户,中国移动在移动IM上领先。
定制手机:心机VS世界风、炫机
心机:中国移动在2003年7月份就开始了手机定制的工作。在2004年把定制手机称为“心机”,而在今年的7月份,中国移动对“心机”品牌形象升级,推出了新的标识,赋予“心机”新的理念和意义。“心机”是中国移动根据客户需求,提出外观、开关机界面、手机一键上网专用键、菜单呈现及通用要求等五方面的定制标准,由终端厂商根据定制规范进一步优化的手机。针对中国移动不同的业务品牌,分别内置了品牌专有的个性化服务和梦网业务菜单,具有品牌专有的外观、开关机界面和菜单设计。中国移动拥有13家“心机”合作伙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主流厂商。
世界风、炫机:从2004年8月5日推出的“世界风”高端双模手机,到2005年春节前上市的中低端“炫机”,中国联通在定制手机的道路上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和尝试,阶段性地完成了针对不同细分用户群,开启了定制高端、中低端、超低端CDMA手机的“全线定制”计划。同时,联通还设立了专门负责终端的定制、采购、销售、宣传、售后服务、物流供应、跨省调剂等工作的联通华盛公司。
2006年,中国联通在加大低端手机集采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世界风高端双网双待手机的定制。今年,根据计划,联通定制手机数量将超过1000万部。
点评:中国移动推出的定制手机相对较早,但是中国联通的推动力度更大,这和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推广策略有关。在CDMA领域,联通定制手机的比例已经非常高,这对联通CDMA扭亏为盈有直接正面作用。在捆绑资费优惠措施后,联通定制手机由于其价格优势和内容定制得当,吸引了大批新增用户。
过去,中国手机市场都是渠道商为主流销售渠道。而现在运营商通过定制手机和生产商直接联系在一起。运营商定制手机可以把其业务直接内嵌在手机之中,对于推广运营商业务尤其是数据业务大有帮助,这是运营商掌控移动产业链的主要手段。在近几年运营商定制手机占所有销售手机的比率逐年提高,现在已经达到20%左右,在未来的3G时代运营商定制手机规模将会更大。
移动音乐:无线音乐VS手机音乐
无线音乐:中国移动于2005年6月就首先推出了“中国无线音乐排行榜”。同期,中国移动还宣布和全球娱乐业巨头维亚康姆旗下的专业音乐电视MTV共同开拓手机音乐市场。2006年7月,中国移动为了增强用户使用黏性成立了M.Music无线音乐俱乐部。M.Music无线音乐俱乐部是一个综合音乐体验平台,可以提供一站式音乐消费及娱乐服务,包括音乐下载、音乐共享、音乐传播、音乐交流等。用户通过加入无线音乐俱乐部,还可以得到音乐产品优惠、演唱会门票等各项会员特权。
手机音乐:2006年6月,中国联通与全球四大唱片公司之一的华纳音乐在北京签约,提供手机音乐业务。手机音乐业务的最大特色是实现了中国联通各个业务平台的联动,手机音乐以短信、彩e、IVR、WAP、BREW、Unija等多种业务方式,提供点歌、送歌、整曲下载、音乐搜索、定制炫铃等功能。2007年6月,中国联通又推出了名为“炫曲”的整曲下载业务的试运行。用户一旦采用该业务,即可通过全国统一的在线音乐下载平台“10155音乐门户”,用手机下载自己喜欢的整首歌曲。
点评:手机音乐最开始是以彩铃的形式出现的,由中国移动在2003年率先推出。中国联通虽然推出相对较晚,但是其积极推出的整曲下载业务迎合了目前音乐手机大行其道的现实,有望复制ipod成功的轨迹。手机彩铃拯救了被盗版冲击的日渐衰弱的唱片业,现在移动音乐已经成了唱片产业最重要的发行平台之一,刀郎、杨臣刚等人的热门乐曲都曾经创造过超过千万元的佳绩。手机音乐是继短信之后又一杀手级的无线增值业务,美国Gartner预测手机下载音乐的全球市场规模2007年达到137亿美元、2010年达到332亿美元,由此引发了整个产业链的追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该项业务上的频频出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农业信息化:农信通VS农业新时空
农信通:2006年10月,中国移动农村信息网正式在重庆开通,并推出了“农信通”业务品牌。该信息网是建在重庆、服务全国的大型农业信息资源平台,采用统一建设、分省运营、分权管理的运行方式,将为全国9亿农民提供丰富的农业信息。其实早在2003年中国移动就有省分公司推出过以农信通为品牌的农业信息服务。现在的中国移动农村信息网是一个集手机短信、电话、网站三合一的综合信息平台。
农业新时空:2006年7月,中国联通“农业新时空”项目正式启动,当时,中国联通“农业新时空”项目已经发展了120万农村用户。中国联通农业新时空起源于早在2003年就在四川省开始运营的“天府农业信息网”。中国联通在总结“天府农业信息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农业新时空项目。根据中国联通为农业新时空业务制定的总体规划,至2008年年末,全国共计划建成1万个乡镇的信息站点,服务1000万农户。
点评: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最突出的困难是解决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调查显示,农村信息传播还是靠自然传播为主。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农村移动通信比计算机更具优势,因为其渗透率更高,使用方便。两大移动运营商推出的农村服务品牌恰好满足了农民了解外边市场信息的需求。运营商推进的这两项业务也是村村通电话工程中的重要业务支撑手段。移动运营商推出农村信息化服务不仅具有社会效益,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推出适合农民的信息服务必然会对加速拓展农村市场有所帮助,这在城市通信市场日渐饱和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