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集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现有员工4000余人,总资产20亿元,成员公司20余户,主要从事信息产业、电气设备、矿业开发等三大产业产品项目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国际国内商贸服务。2005年总收入达到28亿元,2006年实现总收入35亿元。该集团成立于1997年,从2002年开始至今,已连续六届上榜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
有人说,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5年,从中国历届的电子百强企业名录中也可看出,很多显赫一时的企业现在都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什么一个以民营为主的汇源集团能长盛不衰?该集团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集团的持续增长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该集团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对自己进行反思和修正,在调整中崛起。
反思:过早扩大规模
如何跟上宏观经济的发展步伐,并在发展中壮大自己,是很多国营或民营企业家都要考虑的。作为民营企业的汇源集团创始人朱开友就经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冷静思考,在当前形势下,企业该如何自我调控,汇源集团该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解决企业的哪些问题?
汇源集团董事长朱开友毫不讳言,在发展过程中,汇源忽略了宏观形势的变化,受到外界“把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做大”口号的影响,过早提出了产业规模化的要求。在2004年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后,汇源投入了近3亿元的资金,造成资金回笼慢,融资渠道相对受阻,一些既定的政策难以实施等困难。汇源高层清醒地认识到,暴利、轻松获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从内部夯实基础,挖掘潜力,把管理做实、把经营做实、把效益做实,企业才有出路。
于是,“做实、做优、做强,有条件再做大”的战略发展方针和“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从严管理、依法治理”的管理方针被明确提出来。这个方针得到了汇源高中层管理者的普遍认同,大家认为,集团果断决策,及时地调整发展思路,正是提高经营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明智之举。
调整:夯实三大产业
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形势,是人类能持续进化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企业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有所为有所不为,成为汇源集团的战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调整开始在汇源内部启动。汇源集团开始转让微小企业,调整不符合产业结构战略的下属企业,将原来的五大产业齐头并进战略调整为集中精力夯实信息产业、电气和矿业三大主业。同时,一个细化到每个人、每个岗位的“三级人力成本管理体系”出台,一个全面优化人力资源,先提职,后提薪的“人事体制改革”出台,一系列以做创新型企业、环保型企业、节约型企业的政策在汇源集团内部贯彻下去。
在新战略和人力资源体系的激励下,汇源集团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战略调整之前,汇源集团旗下有多个公司,涉及多个不同的行业。经过反复论证和分析,汇源决定将信息产业、电气和矿业作为下一步主要发展的三大产业。集中精力、集中优势,用这个强有力的火车头带动整个集团的快速前进。
为此,汇源光通信公司制定了新的战略规划,调整产品结构,进入系统集成和网管安全软件制造领域。新产品——低损耗塑料光纤的产业也已经在成都市郊启动,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替代了进口,到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在电气方面,朱开友认为,要想把电气产业做大,必须有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因此,朱开友为电气发展定下“做西南最大电气企业”的目标,接连出手,在2003年收购重组重庆高低压开关厂、成立重庆新汇源公司的基础上,又收购重组了四川电器,进一步夯实电气产业。根据汇源集团的战略,到2008年,电气产业总收入将达到8亿元-10亿元。
如今,汇源经过精心筹备后设立的矿业公司已经启动,专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目前该公司已在金川、马尔康等地签下硅矿开发协议,以协作、合作、控股三种形式经营,产品将出口海外。集团公司还为此专门成立了贸易部,以“走出去”占领较大资源储量为主导,以国际贸易带动工业发展。
由此,汇源新战略中要集中力量发展的三大主业均已调整完毕,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朱开友说,是宏观调控给了汇源一个考验,同时也是一个提升。它给了汇源一个冷静、理智思考的机会,让汇源迈出了打造百年老店的重要一步。
收获:连续六届上榜百强
没有反思就没有调整,没有调整就不会有进步,汇源集团的自我修正得到了喜人的收获。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为基础,确立了“做实、做优、做强,有条件再做大”的战略发展方针和“依法治企、从严管理”的指导思想,塑造了别具一格的汇源品牌,赢得了市场和社会的好评。汇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开友被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光荣称号。汇源集团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等。目前汇源拥有30多项技术专利,同时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研发项目、多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其他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这些技术的积累和人才的储备正是不断推动汇源集团不断发展的原动力。
今年,汇源集团将迎来成立十周年的日子,这对汇源来讲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明天,汇源将继续打造高品质、高效率、可持续上升的“百年老店”,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振兴中华做出应有的贡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