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是无法绕开的一道坎。对于企业来说,真正的国际化应该是企业的产品、技术、组织体系在全球化平台上配置,并最终形成全球消费者认可的全球化品牌。从这个角度看,对于众多的中国企业来说,国际化的步伐仅仅是刚刚开始,并且更多的举动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征程中,联想的国际化战略毫无疑问是一面旗帜,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苦旅”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通过并购IBM全球PC业务,国际化的新联想已经具备了更为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一个集全球创新之力打造的国际化的研发体系,已经显示出它前所未有的创新优势。
2006年8月,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中国顶尖企业榜”中,联想高居榜首。这项旨在为中国读者推荐最具价值企业的调查,充分肯定了联想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表现,高度评价了联想“持续赢利的能力”。9月,美林证券将联想股票评级由“持股观望”上调至“买进”,显示了对联想全球增长的坚定信心。
获得国内国际一致好评的同时,联想也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典型代表。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联想因收购知名国际品牌而获得国际声誉,并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的先锋。”而且,在中国企业国际化总体进展迟缓的背景下,“联想正作为中国企业驾驭收购的正面案例浮现出来”。
为了国际化,联想实施了全球化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是宣布联想全球换标。2003年,联想全球换标,由“legend”换为“lenovo”。杨元庆当时称:联想之所以换标,是为联想国际化做准备,“legend”在海外许多地区已经被注册。
当时,联想与IBM还在秘密接触中,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最终能否成交还是未知数,但柳传志打造全球化联想的决心已定。
全球化战略的第二步是收购IBM的PC业务。柳传志认为:“来自中国的联想收购IBM的业务本身就是一个让世界震惊的消息,就是对联想品牌的一次宣传。”宣布收购IBM的PC后,联想的任务是整合全球业务,达到协同效应,然后准备实施第三步战略。
联想全球化的第三步就是借力奥运进军全球。柳传志说:衡量联想收购是否成功,就得看联想品牌国际化战略是不是成功,前两步成功了,第三步不成功,那么联想收购IBM的PC就不能算成功,联想全球化战略也不算成功。因此,奥运战略对联想至关重要。
此前的都灵冬奥会已经初显端倪。联想为都灵冬奥会提供了4767台lenovo开天台式电脑、1600台Think Center台式电脑、630台笔记本、350台服务器、600台桌面打印机。从计时计分、到成绩处理再到资讯的传播,联想以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全面的肯定和高度的赞誉。
以都灵为主会场,协同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联想第一次大规模在海外市场推广Lenovo品牌的产品,这是联想在全球范围内打造lenovo国际品牌的里程碑。都灵冬奥会,联想不仅以“零故障”赢得美誉,还在全球范围选用11位冬奥会冠军、世界冠军作形象代言人,全方位地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提高了联想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TOP赞助商,联想又成为奥运会火炬官方合作伙伴,联想创新设计中心主创的“祥云”火炬将走遍全球五大洲。
联想在国际化进程中,需要做大“lenovo”品牌,而奥运正是一个好时机。如果能把握好这一点,2008年奥运会后,联想跃居全球PC的第一把交椅并不是梦想,毕竟目前的联想和戴尔、惠普的差距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时至今日,联想的国际化备受关注——不仅仅因为联想是中国IT业的领跑企业,不仅仅因为联想是中国电子行业最为响亮的品牌,而是因为在这个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时代,联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坐标,成为中国企业冲向海外的象征,更寄托了国人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期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