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宝,来自山西的放羊娃,夺得《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后,人气飚升,直到登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易中天,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品三国》后,迅速走红,虽然59岁了,而且其貌不扬,但少女们却高喊,嫁人就嫁易中天。
于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也是通过《百家讲坛》向人们表达《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让古老的文化焕发了现代的光彩,于是名播大江南北。
央视,在计划经济时期,以独特的政治地位,并以权威、理性的风格成为社会、政治风向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央视又以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及强大的号召力,打造出了一个个精品栏目和名人品牌,成为经济、文化的风向标。
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期,政治、政策导向使得央视独霸天下,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社会阶层的多元化,文化生活的多元化,面对20多家省级卫视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特别是在娱乐文化方面,有强劲的湖南卫视相抗衡,电视剧方面有安徽卫视见长,央视依然能够在娱乐、谈话类节目傲视群雄。
央视塑造出来的人物也与其他地方电视台有着不一样的境遇和机会。如阿宝,能够登上春节联欢晚会,源于出自《星光大道》的雕琢。而近两年在娱乐圈最火的超女,虽然引领了“PK”风潮,不但有“玉米”与非“玉米”的PK、“凉粉”与非“凉粉”PK,而且还有社会人士就“超女现象”间的PK,甚至于广电总局与湖南卫视间的PK,其PK的高潮是原文化部部长与“玉米”、“凉粉”们的PK,可谓是风潮迭起,再加上蒙牛的造势与托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人到产品,超女的眼球效应演绎到了极致,极具娱乐价值,但却没有走上在国人心目中的主流娱乐饕餮大餐——春节联欢晚会。
“超女现象”虽然热闹,总让人感觉不上档次,因为商业娱乐成分多了,鼓噪的成分多了,娱乐的纯体验就减少了,“超女现象”只能说是流行,但成不了经典,所以“超女”们代言了那么多的二、三线品牌。同是娱乐节目《星光大道》打造出来的阿宝,其形象到气质经过一年的塑造,发生了质的变化,那羊毛坎肩、白羊肚毛巾,也就换成了休闲西服、鸭舌帽,完成了由青蛙到王子的转变,连阿宝在CCTV.COM都亲口说:现在很忙,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次出国演出。
阿宝VS超女,同样是平民化节目下产生的胜出者,但境遇和形象有很大的差异,这个中原因固然有自身技艺原因,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身后的背书力量。阿宝与超女实际代表的是他们身后的中央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如果易中天、于丹不是在央视讲,他们能火么?甚至他们能火成这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