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连续的收购行动,百丽国际的总资产从2005年的16亿元猛升至2006年的44.45亿元。同时,其深圳龙华和东莞基地的产能,从2004年的730万双增至2006年的1150万双。根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统计,百丽品牌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06年达到8.2%,居于女鞋首位,同集团的天意美、思加图和他她(TATA)分别列于第四、第八和第十位。同期,国内女鞋市场份额渐趋集中,前十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1%。
2006年,百丽国际的收入为62.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0.2%;同期利润为9.77亿元人民币,上市公募已是箭在弦上。
上市带来“水晶鞋”?
一位参与招股的投行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百丽国际登陆H股曾受阻多时,盖因内地监管部门此前对民企赴港上市持保留态度,“两条理由,一是中国外汇储备太高,第二是建议这些民企回来发A股。”相关人士称,百丽国际最终没有选择A股,是不愿因排队错过时间窗口,同时,香港市场的新股发行量更大一些。
经过一系列的股权变化后,百丽国际的股权结构最终在招股之前落定。现年72岁的邓耀及其家族直接、间接地控制了百丽国际43%股份;55岁的盛百椒直接、间接控制的股份约8.4%。
此前,邓氏家族和盛百椒于2006年9月18日签订了一致行动协议,双方拥有了对百丽国际的绝对控制权。至于摩根士丹利基金和鼎晖投资,仍各持有4%的股份。目前,两家公司在百丽国际各派有一名非执行董事。
5月9日,百丽国际公开招股第一天,A股上证综指突破历史性的4000点关口,收于4013.09点。同日,恒生指数上涨101.56点,收至20449.43点。
投行人士称,鉴于公开招股首日百丽国际已获60倍超额认购,其国际配售部分亦获10倍超额认购,因此,公司行使超额配售权的可能性非常大。
根据招股书,百丽国际将把27%-31%的募集资金用于各项扩展计划,包括收购公司或与策略伙伴结成联盟。百丽国际CEO盛百椒在此前发布会上说,收购原则需要考虑与现在的业务是否有协同效应,是否在管理团队的整合能力范围内。
此外,百丽国际称,约24%-25%的募集资金将用于开设新店,包括提高一级市场占有率和扩大在二三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计划每年新开1000家新店,其中包括建立更多的零售运动商城。此外,百丽国际允诺每年派发的股息计划为股东应占综合溢利约20%-30%。但亦有评论担心,百丽的开店速度过快,且内地二三级城市的消费能力与大城市仍有不小差距,由此对百丽未来的盈利构成风险。
目前,中国的女鞋市场仍然高度分散,行业领导者百丽上市以后,将对行业竞争格局产生深刻影响。百丽上市前,持有著名品牌“达芙妮”的永恩国际(香港交易所代码:0210)、拥有“千百度”品牌的鸿国国际(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均已上市,而安踏、中港鞋履等内地鞋企也正摩拳擦掌,静候上市时机。业内人士分析,资本市场大热之时,国内鞋业市场正迅速从产业经济向几何级增长的资本经济转变,市场份额的进一步集中已可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