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养战,对根据地市场不涸泽而渔
中国工农红军从创建开始,就一直贯彻了“以战养战”的方针,在战争中扩大军队,从敌人方面获取物资补给,从前线获取战争所需的人力物力,使我军不断得到壮大和发展。
依靠根据地的人力物力支持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从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始就一直坚持的基本做法。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毛主席在继续发动根据地广大民众支援战争的同时,鉴于持久战的战略意图及根据地的承受能力,强调要爱惜根据地的人力物力,并具体规定了根据地扩军的数量不得超过总人口的2%。在我军展开大反攻时,毛主席针对我军数量的扩大,提出应注意不要增加根据地的负担。
这种对根据地不涸泽而渔的做法,在企业营销中,同样要注意。对于根据地市场,由于是企业的利润和销量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向其他市场扩张时的生存基础,企业在保证正常运营的情况,不要过度开发根据地市场的资源。
不要过度促销,不要过度进行价格战,更不要过早地透支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中国的保暖内衣行业,本身是一个极有前途的行业。但是,由于这个行业门槛过低,参与其中的企业数目过于庞大,因此,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由盛到衰,保暖内衣遭遇滑铁卢,保暖内衣只经过启动期、发展期,还没有经过成熟期,就被最大限度地透支,过早地进入了寒冬。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时间市场中厂家数量市场总销量平均销量
1998年10多家300万套30万套
1999年近70家750—800万套10万套
2000年近500家2500—3000万套6万套
保暖内衣经过近8年的发展,这个行业的生产厂家已经从最初的十几家陡增到现如今的500多家,市场容量也从当初的300万套飙升到如今的3000万套,参与进来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自然愈发激烈。
由上述数据可见,平均每个厂家的销量从1998年的30万套降至1999年的10万套,再降至2000年的6万套。随着保暖内衣厂家的不断让利,保暖内衣的微利时代已经来临。
事实证明,2000年以前,保暖内衣企业每生产一件保暖内衣,就能赚到50元以上;到了2005年,很多企业每件内衣的毛利只有几块钱,如果扣除营销成本,多数企业是在“赔本赚吆喝”。而且,这还是在年初承诺经销商要打广告,但实际年尾背信弃义不打广告的情形下产生的利润,如果再打广告,那基本是亏本。
这一切的后果,都是这个行业的非理性发展造成的。从保暖内衣诞生之日起,这个行业就
习惯了概念大战、广告大战、明星大战、价格大战、终端大战、招商大战,有的企业甚至不惜降低产品品质,结果搞得这个行业“哀鸿遍野、红海血战”。最终大家都没有捞到多大的好处。过度恶性竞争的苦果,最终只能由恶性竞争者来承担。
到了2006年,2007年,很多的保暖内衣企业更是如履薄冰,艰难度日,苦苦煎熬,那样
的日子,真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因此,发展中的企业,对于自己根据地市场,也要顾惜当地的消费力,既要合理开发,更要懂得爱惜民力,方为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