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卡丹说,每个文化都代表了自己的风格,尊重本国文化和历史,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中国是个世界强国,必须要相信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米尔顿·科特勒平和地说,复制成功人士的做法是人的本性,但不断创造和超越的人才是领导者,中国艺术家要坚持对美的追求。
3月24日下午两点,位于北京东三环、与国际展览会中心毗邻的皇家大饭店,内外一片喧腾。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携手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2007“劲霸经编”国际纺织服装峰会在此举行。外面流动的是来参加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的人群,里面涌动的是一群听众。后者带着一份期待,正在等候一场对话的开始。
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虽然时间意味着金钱,但此刻他们在耐心地等待。这也难怪,中国针织行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一批企业已脱颖而出,如何打造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他们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场由皮尔·卡丹、米尔顿·科特勒及中国纺织行业专家组成的对话,一定能为他们带来些启发。
皮尔·卡丹先生
时尚、文化与皮尔·卡丹传奇
“小时候我曾做过一个梦,梦见我在生产扣子。我想中国有几亿人口,一年至少要生产40亿枚扣子才能满足需求,那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以后要到中国去发展。”皮尔·卡丹这样叙述他的中国情结。虽然最终没有生产扣子,他却为中国人带来了“皮尔·卡丹”男装和女装、马克西姆商务俱乐部及一些舞台剧。
“文革”时期,皮尔·卡丹首次来到了中国。灰蒙蒙的北京,满大街身着灰、蓝色服装的人,让他感到震惊。当中国终于向世界敞开怀抱时,皮尔·卡丹在北京开起了马克西姆餐厅,向中国介绍巴黎文化,与之一道进来的还有他的男装和女装,以及他的时尚理念。如果说时装的平民化、大众化为皮尔·卡丹完成了资本积累,打造出与Dior并排出现在报纸头版头条的品牌,那么,对世界其他国家新兴市场的开拓,则让他构建了一个帝国。据说,如今他在全世界拥有400多个商标代理合同,在130多个国家生产和销售。
皮尔·卡丹说,他一生钟爱的是时尚和文化,他认为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没有文化就没有时尚,时尚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很必要。当武汉猫人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林向他提起他在中国举办的一个舞台剧,以及他在宣传品牌上的一些做法时,这位85岁的老人一下子兴致勃发。他说,所有的衣服都离不开社会、文化背景,在做品牌宣传时,通过文化这个载体和不同寻常的创意可以达到一般广告达不到的效果。而上演的舞台剧就将时尚和文化结合在了一起,“先后上演的400多个剧目,将我的名字带到了世界各地。明年我还要为2008奥运会献上一个舞台剧《马可·波罗的故事》,它将汇集世界各地的舞蹈家、歌唱家,传播世界和平。这是品牌做广告的最好方式,用文化方式可以将皮尔·卡丹品牌深深烙进人们心中。”皮尔·卡丹骄傲地说。
他的说法得到了不少嘉宾的认同,他们也认为,看过皮尔·卡丹的舞台剧后,感觉皮尔·卡丹就代表了一种真正的时尚。而这种做法,我国一些针织企业也在使用。中国商业信息中心主任王耀说,去年,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举办的“美丽中国行”就大大扩展了品牌的影响力。
尽管皮尔·卡丹说他们严格控制品牌代理商,但如今市场上皮尔·卡丹品牌服装、服饰随处可见,鱼龙混杂。面对爱慕董事长张荣明“什么都做,搞不清哪个是高档”的质疑时,皮尔·卡丹激动地说:“如果一个品牌被很多人仿冒,那是因为它著名,这不是坏事。我们在世界各地的皮尔·卡丹品牌,有共同的设计图纸和理念。并不是说贵的就是好的,与消费者共享的是我的理念和创意,而不是让他们花很多钱分担广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