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5家卖场全线告亏北京7家卖场运营正常
自1995年开出北京国展店以来,家乐福已在中国33个城市开出了90多家大卖场。
家乐福的管理模式在本土化过程中遭遇不少障碍,并导致其管理的执行能力也打了折扣。
家乐福在中国的合作方大多都成为其连接当地政府和市场的纽带,尽管这种作用目前已不甚重要。
日前,在广州市连锁经营座谈会上,广百集团董事长荀振英公开宣称,与家乐福的合作,广百非但在经济上没有获利,在管理和服务方面也未能学到外资的先进经验。而且,广州的5家卖场目前仍在亏损。因此,广百要求将其现持有的25%的股份减至5%并按照当时的股价平进平出。
“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各种推测纷至沓来。广州家乐福5家卖场竟会全线告亏?一段看上去很美的“跨国姻缘”真要就此告吹吗?
五载姻缘貌合神离
广百与家乐福的这段“跨国姻缘”,还需追溯到2002年。声声祝福之下,家广超市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其中,家乐福持有55%的股份,广百则占有25%,而台湾统一集团和万盛各占10%。这段姻缘,曾被当作广州推行中外合资零售企业试点工作的里程碑之一。
然而事与愿违。据悉,由于家乐福采用全独立管理方式,广百无法参与管理运作,只输出资金。同时双方对是否加入同业态限制条款存在争议。所以2002年,广州家乐福仅开出一家门店,而直到2004年,才见第二家门店开张。
截止到目前,广百与家乐福已合作开了5家店。依照合同,家乐福在广州开店,需事先征得股东广百的同意。因此,广州的家乐福第6家店“难产”。对此,荀振英曾做出回应:外资资金雄厚,国内的国有企业难与之相比,合资最迟5年内就要看到利润,而合作公司成立至今已有5年,却还是一直亏损。广百希望养好现有的店铺再考虑开新店。
家乐福对此有不同的声音。家乐福华南区负责人称,大卖场的盈利需要时间和规模来支撑,而家乐福与广百的合作虽然始于2002年,但大部分门店是2005-2006年才开的,现在还处于培育期,没有盈利是可以理解的。其高层表示,家乐福在广州只要开到12家店,就可实现盈利,希望与广百的合作能继续下去。
对此,广百要求减持现有的25%股份中的20%,只保留5%。并按当时的股价平进平出,而家乐福方面则提出要按现在的市场价格进行评估。从去年7月媒体踢爆这一消息至今,双方就减持股价问题仍然未能达成一致,还在纠缠不清。
广州家乐福缘何遭遇滑铁卢
除却双方联姻时,存在的一些“先天不足”外,一种普遍的观点是:广州零售业的竞争白热化也是家乐福在广州亏损的因素之一。
目前,家乐福、百佳、万佳、好又多、易初莲花等海内外零售巨头在广州激烈竞争。有人甚至用“跨国财团的疯狂进军广州”来形容这个局面。这种疯狂的介入,直接促使广州本土零售业全线溃败。短短几年,就先后出现了北京华联广州珠江新城店歇业,家谊、岛内价、诺玛特超市的共数十家门店相继关门。
以新兴商圈东圃为例,在其半径不到500米的范围内,就已有4家以上中型超市,却还有商家想涌入该商圈。离该商圈不到1000米处,就是大型超市易初莲花,而离易初莲花不足1000米处,却又是大型超市好又多。此外,在广州著名的商业区天河城商圈,在正佳广场、中怡百货、天河城、宏城广场等几处一墙之隔的商业大厦里,有友谊、广百、天河城百货、吉之岛、百佳等数家大型零售企业,竞争可谓惨烈。
按照国际惯例,超市的营业面积应在5000平方米以上,选址应在城郊结合部、交通要道和大型住宅区附近,经营服务辐射应在半径3公里以上。而在广州,半径3公里内,找出数家零售企业不足为奇。
然而,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家乐福、百佳、万佳、好又多、易初莲花的定位却又趋于雷同,差异化并不明显。为了吸引顾客,各自采取了多样的促销措施,最终发展成价格大战。实际上,价格战只是一种短视行为,并不能带来业绩的明显上升,最终的结果谁也讨不到好处。
此外,由于零售业在广州的发展迅猛,挖角大战亦从未间断。而家乐福又因其在管理上的过人之处,被戏称为零售业的“黄埔军校”。据悉,家乐福刚培训出来的人才,不久就会被同行挖走。业内人士分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零售业的扩展过快,人才透支严重,故导致管理很难跟上去。
跨国零售企业不仅要应对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时还要面对本土化之路上的考验。但在这一过程中,广州家乐福却屡陷食品“质量门”事件,多次遭媒体曝光。2006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对广州的万佳、百佳和家乐福3家连锁超市销售的蔬菜和水果进行抽样检测后,发现其中25%含禁用农药残留,另有14%的农药残留超出国家标准。
在接二连三的质量问题后,家乐福所称的“该公司对自有品牌的食品制造商有非常严格的监控体系”的说法便脆弱不堪了。先前,更有其员工在网上曝光家乐福超时加班问题,也一度导致其形象大打折扣。
据业内人士透露,家乐福的管理模式在本土化过程中遭遇不少障碍,并导致其管理的执行能力也打了折扣。对于广州家乐福5家门店还在亏损的情况,该人士认为至少存在三大原因:一是仓库管理存在漏洞;二是采购环节留有疏漏,故导致其屡因质量问题被曝光;三是对生鲜食品的经营还有所欠缺,而经营好生鲜食品,正是超市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