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何时成为央企利润受益者
本报记者 王尧
年轻人的养老金和央企“中国式分红”
年轻人将来要领的养老金的一部分,会来自中央企业每年的上缴利润。12月19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第一次对国内媒体明确了央企的“中国式分红”和老百姓的关系。
那天,他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说:“任何人都会有老的那一天,也都难免会生病,所以,社保基金很重要,国资委坚决支持把部分国企的收益转到社保基金。”
国资委公布的数据说,今年中央企业上缴税金(含石油特别收益金)7000亿元后,实现利润预计可以超过7200亿元。从1994年税制改革后,国企只需缴税,税后利润归企业所有。因此目前央企的巨额利润都在企业的账上,归企业花。
李荣融曾说:“国有企业搞了半天,它是国家的,它是人民的。所以,它所获得的盈利都应是为人民谋利益的。”
这个被媒体称为“中国式分红”的制度,在国资委的术语叫“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此制度,是国资委在2006年着力推进的三大重点工作之一。
有的超大型知名国企没有真正的董事会
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被国资委一把手李荣融称为“国资委成立以来最大的新闻”。在2006年,推进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工作是国资委的重中之重。
今年,进行董事会试点企业有19户。熟悉国资委的人知道,在2006年,每家企业召开董事会试点会议时,国资委至少派一名副主任参加,以示重视。
建立董事会试点,是希望改变过去实际上的“一把手负责制”,将企业转向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监事会监督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这里有个大背景,到2010年,所有的国有企业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而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距此目标只有7年。
在我国很多知名的超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每年利润超过百亿元。其中,有的没有董事会;有的看上去有,但却不是真正的董事会。
李荣融说,原来的(董事会)缺陷是“三会不分”。一把手既是董事长,又是总经理,又是党委书记,身兼三职甚至是数职;副总经理又是董事会成员,又是党委委员,职责闹不清。
“开会都是同一拨人,无论董事会,总经理会,还是党委会。我们清产核资以后,就发现了许多问题。这是因为没有制衡。一个企业要健康发展,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不可能的。”李荣融说。
本报记者曾问李荣融,在160多家央企当中,目前只有19家有董事会试点,推进的速度是不是有点慢?最大的难处在什么地方?
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目前董事会的试点进展比较顺利。这是企业要搞好的关键。我的任务是把董事会、董事选派好,总经理由董事会聘用,如果总经理不在状态,董事会就会请他走人。这是用机制管人、制度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