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企业利润的1.5%;2004年,企业利润的2%;2005年,企业利润的3%……顶呱呱的研发投入正在逐年增长。
彩棉的纤维比白棉短粗,含有不稳定的氮元素,容易“掉色”,但经过不断的实验开发,顶呱呱现在能纺出200支纱,彩棉的色牢度从2.5级提高到了4级,还率先采用生物酶技术攻克了彩棉本身没有光泽的“涩棉”难题。
顼同保对品牌有着独到的理解:“如果说做加工只是发展的起步阶段,做品牌就是企业质的飞跃,而制定标准则是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当东华进入打造“品牌”的发展阶段时,顼同保开始对‘顶瓜瓜’做战略调整,在他的规划里,未来东华集团将逐步收缩占用资源多但产出效率低的业务,重点打造“顶瓜瓜”品牌的内销市场。
从原料到研发设计、从生产到市场营销,这条越来越完整的的彩棉产业链条,正在成为东华集团越来越明晰的发展主线。
拉动行业健康发展
供大于求、低附加值、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面对纺织企业的发展难题,顼同保认为,只要不断开拓创新,路就会越走越宽。
“中国是全球彩棉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顶呱呱是中国最大的彩棉生产基地。”2005年11月,在西班牙举行的一个论坛上,顼同保作为中国纺织行业的惟一企业家代表发言时,信心十足。顼同保用详实的数据展示了彩棉产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现状。
供大于求、低附加值、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当纺织业一度被称为“夕阳产业”时,顼同保却认为,世界上没有夕阳产业,只要不断开拓创新,路就会越走越宽。从一开始进入纺织业,东华的发展道路就没有再偏离过纺织。顼同保说:“纺织行业难做是事实,行业供大于求,由于没有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一直不高,此外,绿色贸易壁垒也成为纺织品出口的新限制。然而,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绿色健康的彩棉,有可能成为我国纺织行业持续发展的新契机,成为我国服装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比白棉更有可能以品牌形式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就开始对彩棉进行研究,采用了基因传导等现代高新生物工程技术,使棉花吐絮时就具有棕、绿等色彩。但是彩棉问世20多年来,并没有大批量推向市场。
“彩棉行业犹如纺织业的一片‘蓝海’,是一个被开拓出来的全新市场,顶呱呱虽然不是第一家做彩棉的企业,却充分把握了契机。”让顼同保自豪的是,彩棉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在中国,而顶呱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彩棉产业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包括美国、日本等国许多企业开始计划开发这一领域。我国彩棉产业大有可为,不仅具有原料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还有着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产业链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容量。”
彩棉业总体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彩棉在纺织业所占比重还不到白棉市场的1%,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但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邵楠介绍说,目前我国生产彩棉服饰的企业有100多家,专业生产彩棉服饰的企业只有十几家,但真正上规模的也就3到4家。2003年“顶瓜瓜”逐步打开全国市场后,就不断有企业跟进,2004年一下子就冒出了十几家,2005年更迎来了彩棉品牌急剧扩张期。彩棉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染色的所谓“彩棉”制品和一些质量参差不齐的低质品,给这个新兴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顶呱呱是在摸爬滚打中前行的,”张少波把顶呱呱形容为彩棉领域的拓荒者,“不但国内,乃至放眼全球,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顼同保感受着行业领军企业的压力:“作为中国彩棉业的第一大品牌,大家都跟着你跑,没有新东西出来怎么行?”压力转化为动力,敦促着顶呱呱不断前行。
顼同保说彩棉业的发展给了自己一个启示: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没有优势。“纺织行业中的优势力量要团结起来,抓住机遇,让彩棉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创造出国际影响力。”顼同保认真地对记者说。这是顶呱呱这个彩棉业领军企业的心愿。
补上设计开发“短板”
“彩棉市场空间很大,要让更多的人用上环保的彩棉制品。”顼同保抱定这样一个信念,开始谋划顶呱呱的未来。我们究竟要做什么?如今的顶呱呱上上下下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没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
走进东华集团办公楼的一层大厅,这几个大字迎面而来。顼同保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他多年来得出的体会传递给企业的每个员工。
在常州采访的最后一个下午,近乎闲聊地和东华集团总工程师张少波、邵楠谈起顶呱呱的产品设计开发,令我们惊讶的是他们毫不讳言顶呱呱的设计开发“短板”。张少波坦诚地说:“目前顶呱呱的产品从设计上说,还未达到顶尖品牌的要求,缺乏一种一看就是‘顶瓜瓜’品牌的内在元素,我们希望用2到3年形成独有的设计风格。邵楠对此表示赞同:“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设计研发投入。”
目前,“顶瓜瓜”产品涵盖了内衣、线衫、针织、家纺、童装等十大系列500多个品种。我们究竟要做什么?如今的顶呱呱上上下下都在思考这个问题。顼同保得出结论,“顶瓜瓜”到了进行产品线调整的时候。如果对于东华集团,未来的重点是致力于打造品牌,那么对于顶呱呱,就是要懂得放弃那些不适应彩棉特性的产品品类,以及这些品类已经占领的市场,比如外装。
进一步调整产品线和销售网络成了顶呱呱下一步的大动作。
陆春涛认为未来仍应抓住内衣这条生命线:“在内衣品牌中,几乎没有占绝对优势的品牌,市场分散,这意味着空间很大。据统计,目前保暖内衣年销售3000万套,普通内衣虽没有统计,但按我国城市人口计算,如果每人每年消费一套彩棉内衣,每年就有几亿套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