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体验大不同饮料业的配送难度。
童装与饮料业存在很大的不同,如童装的生产工序、品种规格、季节变换的复杂性等等。这些,都可能寓示着娃哈哈在款式提供、配送数量、配送周期上的难度。
自娃哈哈童装专卖店运行以来,有关此点的加盟商意见相当集中。从这一点来看,初涉童装业的娃哈哈与香港达利国际在童装合作上的分手,确已给其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这同时也说明,娃哈哈在对童装业的认识上,在对风险的预测及解决上,在对服装专业人才的引进及储备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一手饮料、一手童装的经销商如何“转型”。
伴随娃哈哈十几年来的成长,许多经销商都与娃哈哈形成了类似战略发展的伙伴关系。这是一笔宝贵的市场资源。在童装利润的诱使下,在娃哈哈企业实力及品牌的感召下,许多以前做娃哈哈饮料的经销商,都随着娃哈哈加入了跨行业延伸、经营的行列。
娃哈哈童装的市场触角,就这样借力饮料经销商资源很快地构筑了起来。这也着实减少了娃哈哈童装扩展市场的成本,减少了自己深度入市的时间。但是,饮料和服装毕竟是两码事。对这部分一手卖饮料一手卖童装,甚至是缺乏专卖店经营经验的经销商来说,由于受企业规模、人力资源、组织架构、知识结构及其学习能力等自身条件的制约,夹在熟和不熟之间的他们,自然难免产生困惑。如在自己有所不适应的角色方面;如在饮料、服装经营上的精力分配方面;如在童装专卖的操作规范方面;等等。
经了解,娃哈哈专卖体系中确也存在这般的不少商家。娃哈哈童装在前期“授人以鱼”的时候,没做好“授人以渔”的失误,由此折射而出。不过,娃哈哈自己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将今后的招商重点放在了其它经销商身上。
四、对市场乱象如何规整。
通过前述可以看出,娃哈哈童装通路已经处在了乱象之中:一边是商家打着娃哈哈牌子卖别的产品,使自己成为了关联产品商乃至竞争对手的嫁衣;一边是部分混合型商家角色困惑、服务经营不规范等等。
看来,娃哈哈童装早该放慢自己的扩张速度。因为,显然娃哈哈童装的通路规整之路,既责任不轻,也需要时间,有些不大好走。
在娃哈哈1998年推出非常可乐时,业界曾有流传“非常可乐,非死不可”的预言。但坚守“要么不做,要么就做最好”信念的娃哈哈人,通过五年的打拼,已经将非常可乐推向了占据全国碳酸饮料市场11%份额的高台。这次,娃哈哈转战童装业,各种流言也很多,它又将如何走出困局,实现自己立志做国内童装第一品牌的壮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