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探讨的是海尔的新战略发展方向,即:全球化品牌战略。这个战略我们准备从2006年开始实施。这不仅是对海尔,对于全国的企业都是一个新的课题。作为海尔,我感到已提前进入了攻坚战。
为何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
主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逼迫。加入WTO之后,如果从市场的角度来讲,现在你不可能在全世界找到一块不是国际市场的市场,都是国际市场。中国市场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孟加拉是全球49个最贫穷国家之一,但是,国际名牌全在他们那儿有竞争。所以,这是不能退缩而且必须迎上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且在全球化运作的能力方面,那些国际化名牌对手,有着我们所不具备的全球市场网络和全球化竞争的素质。
在全球竞争中取胜的标志是品牌,因此必须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但是要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又取决于你的全球化品牌战略。
我们上一个阶段叫做国际化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有很多类似之处,但是又有本质的不同: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但是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是在当地的国家形成自己的品牌。这一点是有非常大的不同。国际化战略阶段主要是出口,但现在是在本土化创造自己的品牌。
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过哪些坎?
我们从1984年创业至今只是较好地抓住了国内机遇,但完成全球化品牌的战略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对海尔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我觉得至少要过三道坎:
第一道坎,是从入围资格到进入决赛圈
现在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市场上有没有资格都是一个问题,更不要说参加决赛了。就像奥运会一样,你要参加跳高,可能入围标准是2米,你现在才跳1.8米,连入围资格都不够。
入围资格首先是解决布局的问题。海尔在全世界有30个制造基地,要想在全世界都布满了,那还需要很大的力度。我们这几年利润下降,其中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你到全球去布局,为品牌打广告,没有钱是做不成的。到中国来的外国企业,他们在全世界都布局完了,中国是他们最后一个进入的市场,他们可以利用原来上百年的积蓄、上百年的力量做好中国市场。我们只有20年,集中这点小小的力量要进入那么多的世界市场,对我们是一种制约。人家是集中力量以十攻一打中国市场,我们则是全面出击以一攻十,需要建立三位一体的营销体系以打造当地名牌。所以我们是刚刚开始,后边的路还很长,也非常艰苦。有一个跨国大公司到中国来,目标就是战略性亏损5年,听说2005年他们开始盈利了,但已经历了9年。这么大一个公司尚且需要9年,我们呢?所以我觉得这是一场攻坚战,而且是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