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更像船长了
《网络传播》:大家都说您和您的先生配合得很默契,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在工作生活中又是怎么分工的?您当年回国是因为认识了您先生,还是看好这种网上买书的模式?
俞渝:我们是在96年认识的,那个时候我住在纽约,我在中国投资了一本杂志,杂志主编到北京出差,认识了李国庆,后来国庆到纽约参加一个同学的毕业典礼,杂志主编就约我和李国庆一起吃了一顿晚饭,是在纽约东九街的一个法国餐馆,就是这样,很简单。
我负责当当网的客户服务、物流、技术、人事、行政、财务,李国庆负责市场部、营销部、采购部,据我们公司的人说,有创意的部门都让李国庆拿走了,职能服务这些辛辛苦苦的部门都由我来管理,是这样分工的。
回国确实是为了婚姻。因为我认识李国庆时候,他在北京就已经有公司,有自己的生意。两个人结婚以后必须住在一起,这个婚姻才能成为一个婚姻。在我们俩个人之间,我中英文流利、我的可移动性比他强,所以是我搬家而不是他搬家。正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石头抱着走。
《网络传播》:就您的经验,您能谈一谈风险基金怎么选择它的投资对象?
俞渝:我觉得他们会赌行业,比如说它会赌中国的门户行业会上去或者是会赌电子商务会上去,行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他们觉得当当网想做的事情是可行的,做的这个事情是在英国、美国,在其它国家被证明的。
还有一个因素是,他们要对合作的人进行判断。他们看到当当这个团队时,会很高兴的,因为我们都有过很好的创业和打工的经历,我们是一群挣过钱、赔过钱,又有过以往业绩来说明自己能力的人。
《网络传播》:您认为当当网的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在哪里?
俞渝:审时度势地推出了货到付款。这非常重要。比如说,当当网开张第一年,我满脑子想的都是网上支付,但是我就忽略了中国的银行系统,第一年我不认这个理,结果磕得头破血流。网上支付会起来,但还要跟着大潮走。
我们从北京开始推出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然后一个个城市,一点点的推到现在全国30多个城市。
《网络传播》:在老虎基金科技进来以前,您和您先生其实是没有控股的,那种状况下你们的心态怎样?
俞渝:因为我们持有股份,所以从心态上来讲,我们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在如果公司作出价值以后,这个价值如何分配上面,在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调整。现在的结果是,我们作为创业者,加上团队,我们的股份很大,这样我们就觉得自己更像是这条船上的船长。
《网络传播》:有媒体报道说曾经因为控股的问题你们也和股东之间发生过不愉快,而且也有人说你们那个时候想撤出当当网,有这样的事情吗?
俞渝:发生过争执,但就争执来讲的话,我觉得所有的公司都会有。因为一个公司它是由不同股东组成的,每个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都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股东之间发生争执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争执,公司要往前走,个人也要往前走。
《网络传播》:您认为控股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它到底有多么重要呢?
俞渝:我觉得要因企业而异,比如,一个做芯片的上市公司,它的投资数额动辄就是上千万、上亿美金,这是严重的资本依赖型,所以在这种企业里肯定是资本控大股。但是,在广告公司、创意公司、节目公司,就要看编导、编辑等等这种个人力量发挥,那这种公司一定是创业者控大股。
●选择之后的选择
《网络传播》:从今年我们注意到当当网的促销活动明显多了,那么这种促销活动你们打算在全国多少个城市做?你们打算砸多少钱进去?
俞渝:砸多少钱,这个是市场部控制的,具体数额不在我这儿,促销的城市大约全国50个。当当现在做的促销,就是为了降低顾客尝试的成本,是为了改变顾客的消费习惯。我们相信顾客尝试了第一次后,第二次他还会来的。
《网络传播》:当当网在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卓越网,最近也是动作频频,您能不能告诉我们,你们之间的竞争已经激烈到什么程度了?
俞渝:我觉得我们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也很正常,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没有当当网,没有卓越网,别人也会抢进来要做这样的事情,而且竞争是个互相促进的过程,很难想象中国如果只有一家网站的话,我们的网民会得到怎样的服务。中国人有句俗话叫摆摊要扎堆,这样容易形成规模,比如在北京吃水煮鱼,大家都去簋街。几个公司一起干着、打着、拼着,这个市场才能够起来,公司自身也就进步了。
《网络传播》:您的理想当中是要把当当网做多大?
俞渝:没有一个很确定的数字,我对当当网期望是一个水涨船高的目标,我觉得如果当当网最终做到35-40个亿人民币,我会很高兴。
《网络传播》:现在有消息说,国外有许多比较知名的购物网站要进入中国,那个时候,当当网也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选择一家合适的公司然后归属它们吗?这样的一个选择是您的价值取向吗?
俞渝:把当当网做大,把当当网做的有价值是我的选择。这个选择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是天时地利人和,所有因素加起来的结果,是上市还是被一个比自己块儿头更大的公司收购了,这几种可能性都存在。萨特不是讲吗,最好的选择是选择之后的选择。
《网络传播》:您能概括一、两个自己的优点吗?
俞渝:如果说优点,我就引用以前媒体给我指出的,我做事不愿意重复第二遍的,我尽可能会把很多东西模式化,模板化,就像我现在用的文件是我93年的那个模式,我觉得,人的精力要发挥出高效率,做有意思的东西 (张世福 李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