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时任澳柯玛空调总经理的刘家新,曾尝试与经销商共同在济南成立山东澳柯玛工贸有限公司,借助此平台将澳柯玛空调的回款留为己用,但仍未成功。几个月后,刘家新黯然离去。此时,澳柯玛空调已深陷停产危机,难以自救。在全国各大家电连锁商处也只能以存货维持销售。
去年下半年,已经嗅到气息的银行开始集体逼债。G澳柯玛证券事务代表王洪阳表示,贷款突然紧缩后,上市公司资金周转已十分困难。长期被掩盖的问题最终不得不以激烈的方式爆发。
如何拯救澳柯玛
4月7日,上市公司G澳柯玛发布公告,预计公司2005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将超过50%。
目前自查的初步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银行欠款比集团更多。“与贷款银行的协调工作非常艰苦,大家都不敢给澳柯玛贷款,”新上任的董事局主席姜培生说,“但市政府给予了大量支持,在我的记忆中,与青啤、青钢和黄海橡胶过去的调整比,市委、市政府这次对澳柯玛的支持力度是最大的。”
政府承诺的3亿元资金将在月底前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其中,首笔资金已在4月21日注入。在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政府曾表示,将优先解决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保证冷柜、电动自行车、小家电等三类产品的生产经营。
除现金注入外,上市公司目前已冻结了澳柯玛集团持有该公司的2.07亿股,总价值约6亿元。加上陆续查封的集团持有青岛澳柯玛国际电工等6家公司的股权,以及土地和房产,总价接近14.5亿元。但距离集团占用上市公司的19.47亿元,仍有5亿元缺口。
目前,依靠澳柯玛自身力量解决清欠问题已无可能。“澳柯玛集团仍持有上市公司60%的股份,如果对企业有利,我们会考虑让别的企业来控股。”姜培生说。但对于业界盛传可能由同处一城的海尔、海信接盘的消息,姜培生则表示选择范围不会这么狭小。
海尔、海信亦未对这一资产表现出热情的回应。一个已经过去多年的细节是,1990年代初,在全国一片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浪潮中,青岛市曾有将三家企业合并的计划,但因为人事问题搁置下来。“可就是这种良性竞争的环境造就了这座家电之城,”长期关注青岛家电业的青岛党校教授程国有说,“杭州和南京都曾经将城市中的几家家电企业合并,但最终看起来效果并不好。”
目前,曾在1997年被估价为37亿元的“澳柯玛”商标已无偿归上市公司使用,一些优质资产———例如多处房地产项目也在考虑卖出。“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有帮助。”姜培生说。
接下来,姜培生将面对的挑战是“如何瘦身”。根据澳柯玛去年第三季度的报告,1—9月,在澳柯玛公司中销售额排名前3位的业务依次为冰柜、空调、冰箱。但在市政府公布的3项新主业方向中,小家电和电动车取代了利润稀薄的空调和冰箱。后两者会不会恢复生产都是悬念。
不过,这看起来更像是权宜之计,而非长远之策。小家电和电动车虽然目前利润可观,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短期内就可能遭遇一哄而上的竞争威胁。事实上,浙江和江苏几百家成本更为低廉的电动车厂商正在崛起。在缺乏上下游配套优势的山东,这样的项目更是举步艰难。
而对即将上任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李蔚来说,面对的则是管理难题———数十家全资子公司、16大事业部和19家国内外合资公司,让公司高层分身乏术,管理成本高企。“虽然只来了7天,但我已经深切感觉到管理存在着问题,”李蔚说,“我们将从最基础地方改起。”
至于外界关注的鲁群生去向问题,青岛市国资委主任孙加顺已证实,上市公司资金全部是经营性占用,鲁群生个人没有占用或挪用。“鲁总为澳柯玛立下了很多功劳,也做了很多贡献,这些是不能否认的。”姜培生说。据了解,如无意外,鲁群生很有可能在下个月担任新的职务。
曾尝试联系鲁群生,但其身边的人表示,由于鲁的身份仍是政府干部,此时又是澳柯玛的敏感时期,不方便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