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制造者:不畏缩
莫瑞茨出生于威尔士一个德国犹太难民家庭。在牛津大学读历史专业,并参与编撰著名的文学杂志Isis。当时,莫瑞茨几乎已经明确自己的未来:在英国最好的媒体供职。
一次,为了得到《每日电讯报》的工作,他去见了报纸当时的主编。
在1976年一个雨天下午的半小时面试中,他提到自己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去美国。之后他的全部记忆,就只剩下对方的结论:“如果我是像你一样的年轻人,我会义无返顾去美国,不再回头。”
虽对未来一无所知,但莫瑞茨前往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继续研修历史之后,又转入沃顿商学院。七年的史学熏陶让其颇富文艺气质,时至今日仍常在家里招待文学家和艺术界人士,闲暇时光以绘画和骑自行车为爱好。曾经在沃顿商学院与莫瑞茨打橄榄球的鲍伯?鲍尔曼回忆:“他是橄榄球队里唯一能找到费城艺术馆的家伙。”
读完MBA后,莫瑞茨进入了《时代》杂志,被派往底特律去分析三家汽车巨头的财务状况。当时他就已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他是最早唱衰三大汽车巨头的记者之一,并围绕克莱斯勒的困境,与《时代》底特律站负责人合写了一本《直奔破产而去》(Going for Broke)。
1982年,他被派往驻旧金山,负责报道硅谷。当时正是电脑金童史蒂夫?乔布斯风光无限之际,甚至《时代》准备将其评为年度人物。但莫瑞茨一番调查后,揭露出金童背后的阴暗面:情绪化、控制狂、难于合作……在他的建议下,当年的年度人物变成了“个人电脑”。 不久后,他又就苹果内幕写出《小王国》(the Little Kingdom),一部至今被视为关于苹果电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他从不畏惧”,莫瑞茨在《时代》的好朋友如此评价他:“他有好记者的本能,直取要害,从不退缩。”
将莫瑞茨与风险投资拉上关系的,是1984年他采写的风险投资行业的拓荒者亚瑟?洛克(Arthur Rock),他投资的英特尔改变了历史。这似乎为莫瑞茨重新打开了一扇窗:几个月后,他结束《时代》七年的工作,为跳入风险投资做准备。
一心想进入风险投资业的莫瑞茨开始精心策划自己的步骤:从撰写风险投资简讯开始。“我从未想过风险投资是件简单的事儿,但是我一意要进入这个领域,所以找最为成功的合伙人很重要。”所以,莫瑞茨列出了行业内四家最大的公司,笃定:要么进入其中之一,要么不再染指风险投资业。
四个选择之一的红杉资本,因创始人唐?瓦伦坦(Don Valentine)而闻名:他在1970年代早期为仙童半导体销售芯片,后与他人一同创立了国家半导体,并因曾一手投资苹果、甲骨文和思科而扬名立腕。而他的名言为:赌赛手,不如赌赛道。他每每下注于行业变迁的拐点,并以“在公司建立的八个月至九个月内帮助其建立DNA”确立风格。同时,瓦伦坦以刁难他人著称,有人回忆说,有一位CEO在瓦伦坦结束长篇大论的训斥之后,当场呕吐。
1986年,莫瑞茨找到瓦伦坦,希望对方给自己提供一个机会。他甚至玩笑说:自己虽然没有令人羡慕的资历,但至少适于红杉资本的少数种族优先招聘政策。
刁钻的瓦伦坦居然被说服了。虽然他的合伙人戈登?罗素直截了当称,雇佣一个记者出身的家伙是很可笑的,但瓦伦坦在与莫瑞茨的互动中看到另一个人的影子:苹果电脑的斯蒂夫?乔布斯。
“他们都是绝佳的无穷尽的提问者。”瓦伦坦说,“我们所做的无非就是真正提炼出有助于做决定的问题,这是有鉴于许多人草草创立一个公司而不知道终究是为什么。乔布斯就是一个非凡的提问者,穷追猛打,刨根问底。这些我都在莫瑞茨身上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