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制造者:点金之手
狷狂、特立独行、总能在旁人忽视之处发现一个人的潜质……记者出身的迈克尔·莫瑞茨已经证明自己是当今最优秀的——
点金之手
文/本刊记者 周惟菁
51岁的迈克尔?莫瑞茨(Michael Moritz)说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是:没有更早一些进入风险投资业。
这是一个极度自信的论断。在风险投资业,几乎无人不知其行止狷狂,但他早已赢得足够尊敬:一个从新闻记者转行成为风险投资者,他在过去20年间先后捕捉到几个潮流,先是在美国电脑公司外包生产成为潮流时投资新加坡的伟创力,网络大潮来临后,他则投资了雅虎。到2004年初,莫瑞茨帮助创立、筹建、融资的公司的市值几乎占到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0%。
这个比例还可能更高吗?是的,2004年8月上市的Google,莫瑞茨也参与了投资。甚至,他比同时投资的约翰?杜尔收获更丰。
据资料称,莫瑞茨所在的红杉在2004年11月底12月初期间抛售出了700万Google股份,因为它并不在某一天大量出仓,无从得知它究竟获利几何。随后,它又陆续售出1300万股份,同样没有准确时间和出手价格。
业内人士的推算是,仅这2000万股,已经让其获得了约38亿美元回报。而其剩下的390万股,按Google最近350美元一股的价格计算,同样价值13亿美元,也就是说,在Google上其获利51亿美元。回报率高达408倍!
在《福布斯》的2006年风险投资家排行榜上,按五年投资回报加权平均,莫瑞茨名列榜首。而其身家,据《福布斯》计算,约为9亿美元。
关于其崛起,同行也大多深表惊奇。不久前离开NEA投资公司的斯图尔特?奥索普回忆说,他曾和莫瑞茨同时有意投资一家叫做X.com的公司,但当得知除了公司的创立者,所有员工都全体辞职了,奥索普决定退出。莫瑞茨依然进行了投资,并大赚了一笔:X.com后与Paypal合并,最终出售给eBay。
“我和莫瑞茨竞争过很多的机会,但是我不知道他如何做投资决定,我很困惑。”奥索普说。 敢于做出常人所不及的判断,正是莫瑞茨的才能所在。在其担任《时代》周刊记者时,他最早唱衰克莱斯勒汽车的前景,又将电脑金童史蒂夫?乔布斯的另一面还原出来。即使掌握重金,他仍能保持极好的独立判断能力。如他所投资的雅虎公司创始人杨致远曾告诉本刊记者:“关键的本领还是看人,当年我和费罗以及后来Google的两个创始人,还都是学生,我们自己都不会赌自己一定成功。”
除去敢于对来自中国、印度、韩国、以色列的移民下注,莫瑞茨还是一个极为严苛的管理者。他的投资习惯是:给创业者的钱能少则少。他也被传说为,在投资雅虎和Google后,从雇佣复印人员到甄选董事会成员,事无巨细一一参与。他说:“我们总是尽量系紧他们的颈部,如果给太多钱,他们就开始行为松懈。”
过去5年间,他将大概1亿美元撒播于10家左右投资公司,其中包括在线游戏租赁服务公司Gamefly、网络通讯簿Plaxo、电子商务公司RedEnvelope和Zappos、旅游网站Kayak、手机游戏公司Digital Chocolate、新能源公司A123、培训软件公司Saba和印度的商务流程外包服务商24/7 Customer。
现在,莫瑞茨不看好的领域是消费电子产品,他称之为“大粪与泥潭”:他们利润低,需要大量的市场推广预算,要和零售巨头的自有品牌以及亚洲的仿制品们肉搏。这让他颇为忧虑:“大部分投入消费电子产品公司的风险投资会被浪费,剩下的钱将不知道被用来做什么,一切将很残酷。”
不管这样的风潮变的多热,莫瑞茨仍然坚持自己力排众议的风格,他没有像许多同行一样拿起高尔夫球杆,而是练习绘画,摆弄花草,并且开始学习萨克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