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减慢了公司的发展速度,但是公司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此时,斯柯达生产的高档豪华轿车在世界汽车工业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1924年,斯柯达获得许可生产豪华车型Hispano Suiza,这款极尽奢华车堪称当时世界上最贵的汽车,它的底盘价格甚至比当时的劳斯莱斯还贵。1926年春天,斯柯达将第—辆Uispano Suiza开往布拉格城堡,献给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任总统马萨里克。
进入30年代中期,斯柯达蓬勃发展,销量急剧上升,也正是这时,速派(Superb)系列开始了现。一辆是1934年开始生产的640,该车体形依然庞大,但由于成本的降低所以价格不像860那样昂贵,在销售上取得了不少成功。速派系列最后一款是919型,该车与前面的几款完全不同,有着飞跃性的进步,采用了大量的新材料和加工技术,但售价反而降低了。
1936年,斯柯达举行了第一次具有纪念意义的驾车环球旅行,开发小组成员开着Popu-lar Skoda车用97天的时间完成了这次旅行。
1936—1945——艰难和重获新生
斯柯达注定要走—条坎坷之路,蒸蒸日上的发展再次被战争截断。 1939年3月,捷克被德国占领,汽车生产再次陷入停顿。1939至1945这一时期,斯柯达集团不得不转向军工生产。到二战结束前的最后一天,工厂也已经消耗殆尽了。
1946年,已经被国有化的斯柯达重获新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斯柯达开始为百姓造车,目标是要造人民能买得起的车。事实也是如此,1946年推出的Popular(在捷克称为Tudor)、1954年推出的欧雅(0ctavia)及后继弗雷西亚(Pelicia)都是经济实用车型的典范。这一时期,斯柯达造车极其简陋,但价格便宜且十分耐用。弗雷西亚就是典型的代表。
50年代至今——传奇的延续
在之后的40多年间,斯柯达虽然发展缓慢,但新车和新技术仍层出不穷。尽管在这个时期,斯柯达失去了在全球的地位,但却保住了在中东欧的领先的地位。其中1964年推出的斯柯达1000MB后驱轿车功不可没,这款车有极大的后备箱,并创造了”把行车中所有东西都装进后备箱”概念。1968年,8月20日,苏联突然出兵占领布拉格,”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被镇压,捷克斯洛伐克再次进入了动荡的年代。
1982年,斯柯达着手开发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轿车,由意大利博通参与车身造型,这就是Favorit。1987年,Favorit的诞生使企业再获成功。此时的斯柯达急需要本质性的变革。
1989年,东欧发生巨变,命运再次眷顾了斯柯达。
1989年后,随着捷克经济体制的改变,斯柯达又一次开始寻找强势的合作伙伴。1991年至2000年,经过多次股权变更,斯柯达成为大众的全资子公司。从此,斯柯达借助大众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使旗下各品牌重树高品质和个性化形象,质量和市场推广方面得到长足进步,甚至成为世界畅销车。大众改变了斯柯达汽车,挽救了斯柯达公司,也改变了人们对斯柯达的印象。
在大众公司的全力支持下,斯柯达公司近几年的规模得到迅猛发展。最近几年,销量均超过40万辆,在德国,订购欧雅有时要等待相当长时间才能拿到货。斯柯达产品销售到全球的70多个国家。大众也同样受益菲浅,收购斯柯达公司后的回报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