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守正、创新,一直是这家近百年老店始终不变的遵循
守正、创新,一直是这家近百年老店始终不变的遵循。1927年,刘老八在天津卫海河西侧的东楼村新开张了一间麻花铺,字号“桂发祥”,寓意“桂子飘香,发愤图强,吉祥如意”。因为铺子坐落在东楼村十八街,因此得名“十八街麻花”。为了追求口感,刘老八经常琢磨改进。面、水、碱的配比,和面的力道,甚至连节气的变化都成为他考虑的因素。经过数次尝试,十八街麻花率先解决了茛、硬的问题,很快在津门赫赫有名。其后,经过不断尝试,十八街麻花还夹进了馅,呈现出条酥而不懈、馅溢而不散、紧致有序、金黄通透的完美形态。至今天,桂发祥的技师已经把搓麻花变成了一种艺术创作,搓制时,角度、速度、力道配合紧密,一气呵成。2014年,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承载起百姓的记忆,彰显着工匠精神、文化自信。
1983年4月,桂发祥在麻花店的基础上成立了桂发祥麻花公司,由一个传统食品小店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集团。此后,桂发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1992年,桂发祥麻花公司已经在天津设厂3处、分店6家,在外省市设立分店15家,产能由上世纪80年代初日产一二百公斤,增加到日产三四千公斤,产品品种由几个发展到十几个,形成多种规格的系列产品,注册使用“十八街”牌、“桂发祥”牌两个商标。
2001年,公司决定建设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引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多方努力下,2002年10月28日,桂发祥占地2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落成,使企业生产效率成倍提高,达到日产麻花50吨的生产规模,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使企业步入了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新里程。
坚持科技引领改革生产方式
桂发祥公司清醒地认识到,在企业发展中,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是死路一条,必须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二次创业”中,他们以现代技术改造设备、提升传统工艺,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迈出产业化第一步,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是提高传统食品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在设备升级上实现新突破。1998年,桂发祥成功自主研制出国内第一条麻花机械生产线,开发植物油自动循环净化过滤系统,一举改变了麻花生产依赖“老师傅面前一口锅”的传统手工方式,实现了传统小吃的小作坊式生产到机械化生产的跨越式发展。从麻花炸制到冷却,相关工序涉及的时间、速度、温度全部由电脑程序控制。二是在新产品的开发上有新突破。桂发祥1999年与天津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建立了桂发祥食品技术开发中心,根据人们对食品保健、营养、低糖、低油等需求,不断开发新品,推出的无糖麻花、多口味休闲麻花及微量元素麻花深受消费者欢迎。2001年,针对技术难点,进行研究和试验,解决了保质期短、含油量高等技术难题,在保持传统的核心技术基础上,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仅提高了传统食品的科技含量,而且实现了麻花生产工艺的历史性突破,达到了国内食品加工业领先水平。
近年来,公司又推出了益糖麻花、高纤麻花,是国家发明专利成功转化的健康产品。尤其是加入了L-阿拉伯糖的“益糖麻花”,不仅保留了传统十八街麻花酥脆香甜、久放不绵的特点和传统风味,而且能够减少人体对麻花中蔗糖的吸收,从而消除了人们对于传统麻花高糖的隐忧。桂发祥十八街“益糖麻花”填补了麻花市场的空白,将人们的饮食健康与蔗糖的关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受到专家及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坚持特色是创新发展重中之重
桂发祥始终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坚持做好主打产品十八街麻花。麻花的所有原料经配比、发酵、炸制后混合而成,每一种原料都对麻花的香气和味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始终坚持选用地道、优质的原材料来制作。比如面粉,选用的是麦香浓郁的山东小麦;桂花,选用的是香气极佳的小叶银桂的桂花,并且用天然原料经特殊工艺腌制而成。此外,购买麻花的消费者往往都十分关心榨制麻花的油脂,为此,桂发祥不计成本坚持选用优质的花生油和非转基因大豆油,价格比普通油贵,桂发祥每年单为这一项就要增加上千万元的成本。
为了重新对产品进行市场定位,桂发祥改进包装,提升档次,桂发祥将十八街麻花的礼品定位做足。目前,已经研制出以麻花为特色、以桂发祥为品牌的特色产品百余种。与此同时,桂发祥还通过产、学、研一体化进行产品创新,把市场需求与产品定位相结合,努力在健康化、特色化上做文章,将单一品种的传统麻花研制开发为多品种、多档次的系列化产品,并借助品牌延伸开发中西糕点、休闲食品、节令食品等百余种产品,并将天津特色小吃嘎巴菜、茶汤做成方便休闲食品,加速了产品结构的优化。如今,桂发祥一方面做大做强麻花这一支柱产品,此外还迎合消费市场需求变化,逐步提升大众休闲、民生类糕点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丰富糕点类别、发展糕点业务,引领天津地方风味特色小食走向全国化,打造新亮点、新名片。目前,桂发祥已经形成“经营一代、储存一代、开发一代”的产品格局,实现了靠主打产品打造企业品牌,靠企业品牌孵化产品品牌的发展战略。
品牌形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
桂发祥公司还打造了全国首座以麻花为主题的“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文化馆”,文化馆面积达4200平方米,在文化馆里能了解到美食文化、麻花文化、企业文化、城市文化和创意文化,包括创始人刘老八研制麻花的过程,都以艺术写意与现代数字影像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来。目前文化馆已接待旅游者、消费者和学生数万人,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天津市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9年,桂发祥6位师傅共同制作了一支长1.5564米、重24.98公斤的巨型麻花,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在文化馆内,也展示着一支长约1.8米、重约50公斤的巨型麻花,桂发祥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这支麻花比吉尼斯世界纪录那支还要大。
坚持创新改革管理经营方式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桂发祥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突出位置,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自2000年开始实施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管理体系,整个产品生产流程,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包装、储运的全过程控制都得到有效的质量监控,保证了产品的统一性,产品质量不断趋于稳定。在实施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过程中,注重人员素质的提高,在全体职工中进行了建标、贯标、达标的培训,将“追求卓越、以质取胜”作为质量方针,贯穿到生产的每个环节,企业的各种资源得到最佳运用,并通过管理带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动企业各项工作的有效运作,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各方面的同步发展。此外,公司还建立完善了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及应急预警管理措施,加大对风险的防范、识别、预警和应急响应,防范并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由传统制作技艺向科学质量管理模式的转变,树立了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流传百年的特色技艺得到有效传承、延伸和发展。桂发祥也非常重视营销方式的创新,营销方式直接决定产品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传统营销方式的挑战,他们一方面积极开拓市场,千方百计以小产品闯大市场。在天津设有60家直营店和一家食品主题综合商场,在市内繁华地区开店设点,借助天津窗口地段宣传展示企业形象,线上布局天猫京东旗舰店,电商渠道持续发力;曾经把开往镇江的列车冠名为“桂发祥号”,十八街麻花作为列车专供食品,随天津始发车销往全国各地,目前又冠名了一列京津城际高铁,在车内充分传播了桂发祥品牌文化;与多家航空公司合作,专为飞机配餐特制小麻花,受到航空公司和旅客的认可。同时,公司在北京、上海设立销售子公司,并积极与各地商业网点合作,设立专销点,把十八街麻花销到了全国各地。同时,他们还瞄准国际大市场,积极探索产品出口新途径,2000年经过对美国食品市场的实地考察,通过专业出口途径首批麻花开始销往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而后又相继销往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以及香港地区,桂发祥十八街麻花作为中华民族的经典食品之一真正融入了国际商贸大市场。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桂发祥认识到,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才能有效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入,在市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桂发祥股份公司本着把老字号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思路,于2011年启动上市工作,2012年9月完成股份制改造,2016年11月18日,桂发祥挂牌上市,正式登陆深圳中小板,企业迈入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
2024年1月21日,中华老字号品牌企业桂发祥打造的天津首家老字号集合店正式开业。集合店联合天津地区老字号、引进优质特色品牌、非遗产品乃至全国优质产品,汇集了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果仁张、杨柳青年画等多家品牌,涵盖500余种特色产品,其中中华老字号上海大白兔、北京全聚德为天津首店。集合店的正式开业,显示出这家近百年老店不断创新、探索求进的步伐。
将特色礼品做精做细,将民生休闲产业做强做大,将“老字号”与“新零售”结合实现渠道功能升级与模式创新,线上线下“两翼齐飞”。
桂发祥正不断擦亮老字号“津”字招牌,以科技支撑、资本助推,深耕天津、辐射全国,积极助力天津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历久弥新的天津“老字号”一如桂发祥,也正绵绵不绝,生生不息,焕发新的活力。(记者 陈颖 刘越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