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鼎泰丰DinTaiFung于1972年成立,从四张桌椅开始卖小笼包,后来转型成为小吃店,台湾信义店是鼎泰丰的第一家门店。鼎泰丰堪称是在全球化扩张和高端连锁中最成功的中餐点心品牌。
除了每个工作站内部,有着精确的操作规范和完善的流程之外,鼎泰丰各个部门团队之间的配合也是始终秉承着DPS的理念。
曾经有一位在鼎泰丰供职多年的高管,形容企业内部的运营就好似一部交响曲。各个部门就好像不同的器乐区,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标准的流程就好像是交响乐团的乐谱,告诉各个部门应该在什么时候上场演奏;声部之间除了完成自己的既定旋律之外,也彼此进行着大量的沟通和相互合作,最终彼此配合,达到和谐的统一。
鼎泰丰的总部和中央厨房,每天就像一个不需要指挥的交响乐团一样,各自按照着正常的流程进行运转,同时注意和供应商还有门店端的衔接配合。
鼎泰丰运营的执行标准:从SOP到SQP、从过程监管到结果导向
SOP相信诸位连锁餐饮人不会陌生,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操作流程,是大多数连锁餐饮企业在规范流程操作时运用的执行方法。然而,在鼎泰丰被广泛推行的则是SQP,一个字母的差别,把Operating(操作)改成了Quality(质量),这其中有什么门道?
事实上,SOP在许多餐饮企业的执行过程中,经常变成形同虚设的纸张文件,被遗弃在一角,没有被严格遵守。一方面固然有执行力度不够强的原因,另一方面也的确发现在不同的情况下,沿用同一套标准流程,可能恰恰会适得其反,无法得到“标准”的出品结果。
鼎泰丰也执行过SOP,但他们发现出品质量经常还是会受到门店现场湿度温度,或者季节食材大小不一的影响,无法达到精确标准的出品。于是修改了SOP,升级成为SQP方法论,从对操作过程的标准化,转变成对于出品质量的标准化。
看上去有点咬文嚼字的感觉,但实际上背后体现的是总部经营者和门店操作人员,两方在思维上的根本转变。SOP在于过程管理,人们只对步骤的执行负责,不对最终的出品结果敏感;SQP重在结果管理,为了达到标准一致的出品,一线人员可以提出修改方法,经过验证之后,重新迭代操作流程。
一个例子发生在鼎泰丰在台湾开设的第二家分店。在第二家门店忠孝店刚开业时,有客人抱怨招牌产品原盅鸡汤不够热,门店重新换一盅之后,发现还是不够热。
回顾对于标准流程SOP的执行,鸡汤都是在中央厨房制作的,然后分别送到门店,再由门店加热20分钟后给客户。为什么同样的完整执行了SOP,在第一家信义店可以做到完美的温度口感,但是在忠孝店就变成顾客反映不够热?
最后调查发现,原因在于忠孝店因燃气管道问题,输出量不够,导致同样加热20分钟,实际却热能不足。有鉴于此,鼎泰丰由SOP改为SQP,所有的操作流程最终都对出品质量负责。鸡汤的加热用温度计来进行测量,确认达到85摄氏度才可以。
从过程的标准化,到对于出品结果的一致性管控,鼎泰丰依靠SQP的升级标准,完成了在各个国家不同生产环境下,仍能保持统一出品的成果。
鼎泰丰运营的评判依据:现场数据3D主义,从拍脑袋到数据说话
所谓鼎泰丰的现场数据主义,就是指数据是评判运营效果的唯一依据。通过数据的分析来发现运营的问题,结合现场观察,定位真正的原因。
3D是Data(数据收集)、Decision(分析决策)、Development(制定提升措施)。鼎泰丰内部一直推行用数据说话,通过数据分析来看清变化和趋势,制定策略的方法。
传统的餐饮企业对于运营效率的提升,单纯奉行“一切都从现场找问题”的方法,但其实只关注现场的细节还远远不够,或者说,一家小店这么管理还行,但几十家几百家门店,还需要通过数据说话、数据分析,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