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Bruno de Feraudy说:“在上海,我们面临的挑战不是如何找到可评审的餐厅,而在于如何有效地评审。”他坐在今年刚刚启用的中国总部新楼,内饰多以品牌logo中沉稳的蓝色调为主。方圆2公里内,很难找到人均消费300元以上的餐厅,更别提星级餐厅了。
今年秋天,餐饮红宝书“米其林上海指南”将会把整座上海滩的美食动向摆上台面。
米其林正式宣布之前,消息已然在上海有点江湖地位的餐厅之间流传。对于餐厅而言,这是一次证明实力的好机会;而对于食客来说,“米其林上海指南”是一张减少出错机会的美食地图。
“每次来上海前,我都会请当地朋友推荐餐厅。”Donald Lee自称香港中环饕客,对周边美食了如指掌。频繁出差的工作性质让他得以在亚洲各地搜罗美食,以此满足自己的嗜好。但并非每次高额开销都能换来等价美味:“外滩江边和酒店里的餐厅价位虽高,可实际上良莠不齐。”
令他尴尬的状况发生在某次商务宴请,“明明同一道菜,几个月后的味道却大打折扣”,他因此不得不就自己的“品味”向客人做出一番解释。“我很想看看米芝莲(米其林香港翻译版本)给出的评价和我的想法是否一致。”Donald说道。
每年,成千上万本米其林指南刚从印刷厂出来就被运送至海外90多个国家,主要卖给那些旅游者。如果没有这本餐饮界圣经,他们或许会在用餐之前犹豫半天:如何才能用手中的美元、英镑、日元、卢布和其他货币换取当地最棒的美味佳肴呢?
几十年来,按图索骥的食客在人数和活动范围上都得到了扩张。罗德最新发布的年度奢华品报告显示,品尝美食是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两项活动之一。携程、途牛等线上旅游平台跟风式地推出了带有米其林星级餐厅品鉴项目的旅行团。就连国际机场也纷纷出动,为了争抢“星级”厨师资源而挤破脑袋。
“今天出版上海美食指南不早也不晚。”餐饮咨询师William Liu说,出生于台湾的他首次来到北京是在1996年,当时没有任何像样的西餐厅。他回忆说:“1995年第一家美国休闲餐厅Friday’s开进北京,当时有顾客要求把色拉里的生菜炒熟再上。”
稍微“洋气”些的上海在近代史中被视为远东第一大都市,也是欧风美雨侵染最多的地方。红房子、德大西菜社、天鹅申阁、新利查西餐馆,不少食客在这里开始他们有关西餐以及西式餐桌礼仪的启蒙课。
红房子
德大西菜社
不过,直到2004年Jean-Georges进入上海,人们才开始对高端西餐拥有了直观认识。“你去过外滩3号吗?”据说,这句话被当时追赶潮流的人士挂在嘴边。翻新后的外滩3号大变样,4楼的Jean-Georges餐厅成了美食标杆,它的主理人Jean-Georges Vongerichten在曼哈顿拥有一家米其林三星级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