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星巴克45年专注于再传统不过的咖啡馆产业,它的成功往往被人从表象误读为是商业模式的成功,但其实质是创始人价值观的成功以及由此带来的隐形价值的成功。
启示:
创业难,守业更难。守业,一方面要依靠专业化团队的运作,一己之力已经无法支撑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公司的价值观、使命与愿景更要反复地让各级员工充分理解,确保公司发展方向的一致性。考验管理者的是,一旦创业者离开企业,价值观是否依然能够被坚定不移地理解与执行。创始人在退出具体经营之前,他需要将价值观通过公司文化的建立,公司品牌的打造,产品和服务的提供,管理流程的把控等方面,进行输出和强化。偏离了创业者价值观的星巴克,在2007-2009年时出现的危机,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价值观的"软实力"。
星巴克对中国企业家价值观的启示
星巴克做的是一桩平凡的生意,由一群平凡的员工共同实现,然而,奇妙之处就在于让每一位平凡的人(咖啡豆的种植者,供应商,员工,客户,社群,)都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被尊重的美好与幸福,并且每一位都成为幸福的使者,形成了对人文情怀的认同,强化与共振。这就是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讲的"自我实现主义" – 让每个看似平凡的人,找到一种精神状态,从内心深处感到自我价值实现,活出真我,并感受社会对他的认同。我想,当中国的领导者们对90后员工感到头疼,不知如何管理的时候,星巴克的价值观,是很有启发的。
中国的企业家,正面临着价值观打造的三部曲 :
企业价值观的缺失;
朦胧式觉醒;
具有普世价值和人文关怀的公司价值主张、使命与愿景。
最近一两年在创业者中间流传的热门词
“情怀”,让我为之兴奋。因为中国的企业家们开始有了对使命与愿景的朦胧式的觉醒。于是冒出了褚时健的褚橙,锤子手机,游侠汽车等。在未来,或有更多的年轻创业者与企业家,通过情怀,梳理出公司的价值观,愿景与使命。
一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国公司,中国家族企业,他们更在关注如何打造未来伟大的中国公司。当我在2011年遇到吉利汽车的李书福,他就提及,并购和沃尔沃之后,如何打造一家值得尊敬的全球性的中国跨国公司,这样的公司价值观与文化应该如何定位。我想,答案就在于到具有普世价值与人文关怀。
今天的中国的企业家与创业者们,一部分人在担忧着"新常态",一部分在互联网和资本的喧嚣中,追求着超高速的成长,两者都可能忽略企业的使命与愿景,甚至忽略了商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基于客户的产品与价值创新,扎实整合内部资源,并且做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
企业家个人的格局与气度,自身的人文修养,决定了公司可以走多远。初级层次的价值主张,寻求的是"自我成就",更高级别的价值主张,放下了"我执",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对每个人的尊重","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文化等。中国的企业家们,在奔波劳碌之余,更该花点时间修身立德,提升境界,形成鲜明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引领公司走向辉煌。
一批中国企业正在走向全球化,更大一批中国民企期盼基业长青。作为商学院的一名教授,我也深感自身肩上的责任。曾几何时,中国的丝绸之路,输出的不仅是中国的产品,更是一个泱泱大国的影响力。今天,中国企业家们如何成为一带一路的使者,融汇东西方文化,打造伟大的、值得尊敬的中国企业,是我们共同的担当,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