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茵曼CEO方建华认为,互联网品牌们对“品牌延伸”要有信心。换而言之,相信互联网品牌存在的“天花板”,你就输了。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还可以分享一些数据:
过去的1年,茵曼女鞋和女装的客户重合度达37%,童装和女装重合度为36%,箱包和女装重合度为34%,配饰和家具分别是25%和26%。
这些数据出乎我意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何以这么说?
互联网革命,与广告红利的结束
回到商业的本质:社会的分工不同,有人提供产品或服务,有人使用。简单来说,商业可以分为两大环节: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定位既是方向,也是战略,自然,有成于定位,例如:“微信连接人与服务”,也有吃亏在定位,例如:“90后李宁”。企业拼命研究定位、竞争、渠道,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占领消费者心智,让品牌成为消费者的第一印记、第一选择对象。
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极大的提升了传递价值的效率,信息流通成本剧降,信息途径增加,消费多屏化,社群经济盛行。种种的变化导致了广告红利的结束,品牌很难再继续通过广告的轰炸去占领消费者心智。
品牌没有了所谓的红利期,竞争环境也大不一样。以往线上品牌群雄作战,现在互联网品牌、国际品牌、一线传统大牌站在同一平台,自然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轰炸广告博眼球,还是满足个性化、性价比
茵曼售卖的是一种慢生活方式,而非产品。
生产为王和渠道为王的时代已经褪去,现在是消费者为王的时代。风口论、社群经济、产品极致的时代,80、90后的消费观念正在重塑,再想通过广告轰炸的方式占据心智已完全行不通。基本的功能需求已经无法满足他们,他们需要“尖叫”的产品。网上传了一个公式:产品=功能×情感。
而我们认为,好的产品,有它本质的属性:产品本身的性格特色,是什么样的人穿?性价比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能不能拥有,而忠诚度则源自于心智的认可,这个东西值不值得我付出,归总来看是个性化、性价比。
今天我们购买的服装,不完全是在用它们的功能,更多的是在用它们散发出来的一种感觉,一种调性。例如,穿茵曼和穿ZARA的就不是一类人。
我们已经进入审美时代,茵曼以“素雅而简洁、个性而不张扬”作为设计审美,以“感触棉麻,感悟生活,从棉麻开始,感悟生活的艺术”作为材质审美,以“放慢脚步,关注当下,细品生活”作为精神审美。围绕这样的审美哲学,进行品牌延伸,围绕统一的情感,进行不同品类的功能设计。
品牌虽然延伸,但是传递的情感不变,甚至更加聚焦。
从棉麻女装,茵曼已延伸出女鞋、童装、家具等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