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智仁:跟烂尾楼的亲密接触
主角名片:房地产策划、娱乐双料明星
事件:与烂尾楼的缘分
郁闷指数:★★★★
影响指数:★★
房地产江湖上奇人异士很多,邓智仁就是其中很有意思的一个。邓智仁是京城楼市策划代理行当的开山鼻祖,大家都知道他的很多策划代理方面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通过代理万通新世界广场一炮走红、与潘石屹之间的发生挖人风波。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让邓智仁郁闷的一个现象---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邓智仁与烂尾楼的缘分。
1992年邓智仁到内地发展,他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玫瑰园。作为其中的一任玫瑰园主人,他对玫瑰园关爱有加,精心照料,在项目的销售上使出浑身解数,但几经折腾后,邓智仁耗尽资金依然无力回天,玫瑰园也因此陷入烂尾并被法院公开拍卖,据说债主多达105个,债务总额高达10亿元之巨。
1999年底,邓智仁被聘为中国第一商城的总顾问,他一手导演了现代城挖人事件,这让第一商城名噪一时。但是,虽然有营销策划高手邓智仁的助阵,但第一商城还是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纠纷不断,项目停工停售,业主要求退房,期间还出现了开发商打人的流血事件。2002年7月,法院终于宣布第一商城价值5000万元的房产被冻结。至此,第一商城陷入了烂尾困境。
邓智仁还介入过北京银都中心的开发。银都中心很久之前就开展赴港招商工作,但进展不顺利。2001年左右,银都中心已经搁置了三四年,被当时的媒体列入北京著名的烂尾楼行列,有消息说是投资方资金出现问题。期间,一度传出邓智仁接手销售策划的消息,传说他为此还融资上亿元,但不久就没了下文。
《地产SHOW》点评:有网友戏称,怪了,有烂尾楼的地方,怎么都能看到邓智仁的身影?看来是把邓智仁跟烂尾楼划上了等号,这样理解,邓先生当然郁闷了。不过,邓智仁跟烂尾楼的缘分确实很深啊,不知是否真的有联系?哈哈。
顺驰中国:充满疑惑的上市迷局
主角印象:地产江湖上的一匹黑马,短短两三年间,搅乱了行业格局,围绕着它的是是非非讨论一直没有平息过。
事件:上市落空
郁闷指数:★★★
影响指数:★★
早在二三年前,就传说顺驰要上市。2004年是顺驰讨论去香港上市最热闹的一年。有报道这样描述:就在一片瞠目和疑惑的目光中,顺驰集团控股的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于2004年2月19日与汇丰银行签订上市保荐人协议,正式启动香港上市之旅。
按照其计划,顺驰本来在2004年六七月就应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但是上市时间却被一再推迟。对此,顺驰方面的解释是香港联交所和国内的审查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到2004年底,虽然已经通过聆讯,但顺驰的真正掌门人孙宏斌却又主动提出:顺驰不打算上市。理由是:香港资本市场的情况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这个时候,在人们印象中一直在为上市努力的顺驰主动放弃了上市。
据说,孙宏斌有关顺驰上市的最新言论是:顺驰置业计划于200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这已经是顺驰提到的第三个上市目标了。
对于顺驰中国上市的努力以及暂时放弃上市,众说纷纭。有分析师认为,房地产企业上市需要一定的土地储备,从这一点而言,顺驰圈地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市做准备,顺驰大规模圈地就是为了上市,而只有上市成功,顺驰才能有足够资金支付收购这么多土地的费用。
有某些业界人士这么认为,顺驰中国在全国大举圈地,很可能有不少土地出让金没有交清,致使其销售状况无法进入财务报表,令它没有机会上市。还有人认为香港证券市场审查比内地A股市场更加严格,以目前顺驰的状况,成功上市机会不大。
《地产SHOW》点评:此事背后的奥妙究竟怎么样,也许只有少数当事人才明白。上市愿望的落空,是否会给企业的核心高层带来一定程度的郁闷?相信会的。以后顺驰将怎么走,这应该是业界非常关心的话题。
荣丰不顺心 华润遇尴尬
郁闷易生病,郁闷也是药,没有郁闷,地产如何成江湖
荣丰2008:屡现争议,怎能顺心?
主角印象:当年,荣丰2008主打青春路线,走小户型的路子,在前几年的地产江湖上掀起了一场销售风暴,让市场侧目。
事件之一:建材争议
郁闷指数:★★★
影响指数:★★★★
据报道,2005年6月底,有100多名荣丰2008非常空间的业主去看新房。结果,爆出了这么一条消息,某名身高体重并不特别超常的业主,用力猛跺房间隔层楼板时,楼板竟然被踹破了一个大洞,这让业主们大惊失色。
于是,业主们又试了另外两间房,发现同样只需要踏两脚,楼板便会破碎,而这样的房间在本期推出的C3、C4、C5三栋里共有1000多间。有业主说,事先没有任何人通知我们业主更换楼板材料,而且像这种质量的楼板,我们怎么敢住进去?
7月2日,广受关注的楼板事件还出现了升级的迹象,这天有一百多位业主来到荣丰2008非常空间,强烈要求开发商履行合同,更换楼板。
对此,荣丰2008的开发商表示:就所选用材料,有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出具的国家权威部门检测报告,该报告称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公司处理该事情的态度是积极的、开放的、开诚布公的,业主跺楼板时候施工过程尚未完毕,有几个业主同时跺的现象;欢迎和支持广大业主在施工过程中给予严格的监督,同时楼板楼梯装修完毕后也请业主严格验收,并且欢迎业主聘请专业机构进行检验。
《地产SHOW》点评:清官难断家务事,也许要等有关部门出来给说法了。但对于荣丰2008的开发商来说,这样的事情经过媒体报道之后,确实要郁闷很长时间的。
事件之二:斗殴风波
郁闷指数:★★★
影响指数:★★
据报道,2005年3月25日,军事博物馆个人购房展示交易会上,荣丰2008的参展人员与北京华润置地房地产经纪公司的员工发生冲突,结果华润经纪的部分员工被几十名黑衣人持棍棒围攻。据说,事件的起因是因为荣丰2008在现场音响声音稍大,引起旁边展位上的华润经纪不满,有华润经纪的员工去把音箱转向,从而在最后引发出流血冲突。
对于此事,有报道这样描述:有二十几个身着黑色西装留板寸的男子,手持器械从荣丰2008的展位上冲过来,将部分华润员工一顿暴打。不过也有另外的报道称,仅通过在冲突中受伤的华润经纪以及军博房展组委会来了解情况,还不能完全最终确认打人的黑衣人是受荣丰公司指使。
《地产SHOW》点评: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这件事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不易消除,对于荣丰2008来说,未免有些尴尬。有业界人士为此呼吁,要减少楼市里的斗殴现象。
海晟名苑:前期投入化泡影
主角印象:位于京城使馆区一带的高档楼盘,开盘时候的销售势头很猛烈。
事件:被迫更名
郁闷指数:★★★★
影响指数:★★
几年前,在东直门桥头西北角的位置树立着巨幅广告:使馆旁边的家,这是使馆新城的广告,极为醒目,但在一夜之间,这块已经被很多人知晓的广告牌消失了,出现的是海晟名苑---一切与国际同步的形象广告所取代,粗粗看去,二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上,这两个广告主角却是同一个楼盘,这次,他们遭遇了一场更名风波。
据说,业内人士认为使馆新城的案名是成功的策划,可以从案名中直接表示位置所在,整个宣传策划相当成功,纷纷为使馆新城改名海晟名苑表示可惜,更何况发展商还为次投入了巨额广告费,估计超过500万元,而新改的海晟名苑的案名,基本上没有延续原来的广告效用。
有报道说,海晟名苑的策划人童渊也颇为惋惜,原来他们都不知道外交、使馆、大使等称呼的使用权只属于国家的外交服务机构,认为在使馆区附近开发的楼盘可以使用使馆这个名词,后来才知道想获得相关称呼则需上述机构同意。不过,童渊也认为:虽然不能叫这个名字,但是由于前期的宣传,谁都知道海晟名苑就在使馆区的旁边,名字不同,位置没变,区域价值是一样的。事实也似乎证明了童渊的话,海晟名苑的销售颇为成功,是北京销售情况最好的高档楼盘之一,据说还有2位大使在此购买了房子。
《地产SHOW》点评:品质好的楼盘不会因为案名的变更而影响销售,但类似海晟名苑的情况,也是一种无奈感觉。在前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之后,忽然有一天只好推翻重来,确实有些不够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