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个分析工具(从经济角度分析两千多年来中国治理的内在逻辑)——“四个利益集团”与“四个基本制度”
四股力量如何左右1949年后的中国:
第一次变形发生在1949-1977年。
第二次变形是1978-1993年。当时的报纸上经常出现一个名词——诸侯经济。各省之间以邻为壑,陕西的煤矿不能轻易的运到上海,江苏和浙江每年抢蚕茧,东北大米打死也不运出东三省,但各省经济高速发展,中央财政叫做讨饭财政。
第三次即1994-2008年,开始分税制改革。通过价财税整体配套体制改革,中央重新控制了资源的权力、征税的权力、价格的权力,然后就出现了国进民退。1994年以来中央财政的年均收入增长超过了24%,是GDP的三倍。
第四次是2009年开始,就是这一次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最近两年地方政府要求分权的声音越来越强,要求主动发债,要求中央企业在地方的所得税部分留存在地方。
二、四个基本经济制度
一个国家要保持中央集权制度,即全中国的人要听一个皇宫里的人的声音,必须要在制度上进行构建,这个制度构建不是一日形成的,它花了一千年的时间,不断地完善。
它的建成有四个方面:
(1)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
(2)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
(3)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
(4)宏观经济制度模式
1、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
这个问题的探讨从商鞅在中国建立郡县制开始,在此之前叫封建制。封建制以后到商鞅的郡县制,一直到今天,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布仍然是郡县制度。各省的行政长官都是由中央派下来的。
2、 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
所有人都要听中央的,那就必须控制全民的思想。这有两个办法,早期的办法是焚书坑儒。最好的办法是不争论,你们什么都不要想,愚民政策,那大家的思想就控制住了。但后来发现愚民政策不行,人还是要思想的。到了西汉的时候董仲舒就提出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你得有一个思想体系来让大家想。春秋战国时候诸子百家,太乱了,挑一个出来。儒家好在哪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秩序,只要大家都想秩序,那中央就可以控制住大家。
3、 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
全民之中有两拨人很难弄的,所谓的精英分子,一拨是有力量的人,他有武力,敢于造反;另一拨是有知识的人,文人。如何管理这两拨人是历代统治者非常头疼的事。
最早用来管有武力的人的办法,是商鞅发明的军爵制。他取消了贵族世袭,所有人要成为有爵位的人,必须要打仗、要杀人。他把国家的爵位分成二十爵,从杀第一个人开始到八千人,八千人可以封大将,杀一个人可以有一爵。军爵制一直延续到后来。
如何控制文人呢?在隋唐以前,搞推举制,当官要靠推荐。但这会导致大的门阀,三世四公。门阀又会对中央有挑战,门阀的力量在地方盘根错节在一起,在中央把持朝政,中央又出大问题了。隋唐时破门阀,搞科举制。科举一直搞到1905年,全国选了645个状元。
所以精英制度就是武靠军爵,文靠科举,用这两个办法把人全部锁起来了。讲到这儿你应该知道为什么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搞不下去,高等教育没法变成一个自由的土壤,它是为了一种精英控制的需要所造的。
4、 宏观经济制度模式
大家都要听中央的,中央手上必须有几把米,你才能听我的。所以国家必须要在关键性支柱性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必须建立国有企业。
这四个制度通过一千多年不断的磨合,成为了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四个大的支柱。其中前三个到隋唐以后已经形成一种钟表结构,非常精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全民思想和对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已经非常有效。而唯一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就是经济制度,一直到帝制灭亡都没有搞清楚。不断的变法,最后把整个社会打成一片散沙。
中国的城市化率非常有意思,跟西方有很大差别。西方早期是城邦制,到了罗马就被打散了,进入中世纪。中世纪以后人口又聚集到城市里。整个城市化率是递增往上走的过程。中国的城市化率从西周开始往上走,走到宋朝的时候达到22%。当时全世界百万级人口的大城市是北宋汴梁和南宋临安,同时期欧洲最大的城市是十万人口的那不勒斯。但宋以后中国的城市化率居然往下走,到晚清的时候是6.5%。一直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是18%。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还比不上1000年的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