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实董事总经理甘庆林随后也曾解释,奉行英式制度的国家“一切运作都有规矩”,对基建等受管制行业有高透明度及利润保证,因此是集团投资的重点目标。长建主席李泽钜近期与分析师会面时,也透露未来主要在英国、澳洲、新西兰和加拿大寻找投资机会,理由是它们有“Well-established Regulatory Regimes(完善的监管体制)”。
反观长和系多年来在中国内地除了房地产开发,也曾尝试投资于电信、电厂等领域,但却鲜有斩获。显然,李氏父子专长的供电、水务、燃气等基础公用事业领域,内地也并没有让其涉足的机会。另一方面,长和系在内地主力发展的房地产投资近年来更成为宏观调控的对象,零售、港口业务则受到内外需求不振、人力资源成本上升、行业竞争加剧等负面影响。
有外资行分析师表示,李氏所收购的欧洲业务的收益与通胀挂钩,能为集团带来稳定的收入,有助于弥补旗下波动性过大的房地产等内地业务,也被作为在其它不稳定的新兴市场投资的保障。
港企角色:引进来与走出去
李嘉诚绰号“李超人”,以投资策略总是先人一步而著称。长和系大规模的海外收购,除了贡献更稳定的盈利外,也将为他的王国带来的巨大的潜在机遇。
中国工商银行(4.56,0.00,0.00%,实时行情)上月底发布公告称,已完成了收购香港东亚银行(28.45,0.35,1.25%,实时行情)美国业务80%股权的交割,正式控股美国东亚银行,即将更名为工银美国,这也是中资银行实现对美国银行业的首次控股权收购,标志着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下迈出了新步伐。
内地经济起飞30年,过去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正步入转型期,港商与在内地经济所扮演的角色,也即将走出“回乡办厂、投资房地产”的“引进来”阶段,迎来更深远的合作机遇。今年6月2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港前夕,公布了中央进一步支持香港的六方面措施,其中明确提出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
业界人士强调,这一提法的意义在于,并非仅指内地企业以香港作为基地或跳板走向世界,更是在这一过程中,利用香港企业的国际金融、商业等多样联系、条件,联合和协助内地企业“走出去”。
在不久前港府中央政策组举办的一次研讨上,全国人大常委、经济学家辜胜阻(微博)指出,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区位好、有市场优势的条件“借船出海”,可以是香港企业前面走,内地企业后面跟,由香港企业探路先锋,这样可以规避政治风险。他并举出香港东方明珠创业(0.6,0.00,0.00%,实时行情)(现称东方明珠石油)2007年收购美国犹他州天然气70%的股权,然后中石化跟进开发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作为例子。
香港“制衣大王”、政协常委陈永棋也认为,香港企业有数十年收购公司的经验,将有助于减少中国内地企业的海外收购的阻力,双方若积极联手定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未来能够在内地企业“走出去”大潮中迎来合作机遇外,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家曾渊沧认为,李嘉诚海外收购策略更是香港企业家中最成功的例子,也非常值得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对外投资方法上向其“取经”。
曾渊沧指出,李嘉诚获取最及时收购信息的来源在于外资银行,他与汇丰银行的深厚关系始于几十年前从英资手中收购和记黄埔。汇丰等外资行拥有大量各类海外企业资金需求的一手信息,中国政府和企业也应当善加利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外资行云集的优势。另外,李嘉诚在他的企业中大量任用外国人,“以洋制洋”,尤其是香港本地的外国人来助他打天下。中国政府和企业也须重视并物色这类人才,作为进军海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