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总网讯:19年上市之路,云南白药(61.70,-0.13,-0.21%)几经蜕变成白药王国,资本运作公司翻几番
云南白药要做中国的强生,这听起来令人兴奋。
两家公司存在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类消费的商业模式,都是市场的优质白马股。如今,强生坐拥2046亿美元的市值,云南白药的市值虽只有424亿元,但10年内的股价也一路高歌猛进,价格超过60元/股。
相似的发展路径并不意味着云南白药能成为中国的强生,云南白药存有诸多短板,它离强生的距离,或许与它们俩的市值差距一样,路漫漫其修远兮。
王明辉的外延式扩张
云南白药的发家之路,充满着坎坷与神奇。
1993年,云南白药的前身,云南白药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交易所上市,在此之前,公司在昆明制药(19.36,0.58,3.09%)厂第五车间的基础上成立。
上市后的6年之间,云南白药也依旧停留在昆明制药车间的水准,业绩谈不上稳健,有时候的表现还相当疲软。
一位医药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云南白药到现在的研发还是交给昆明制药做,但这家公司的研发能力一直没有得到大的起色,除了国企体制的原因外,也与华立集团有着一部分关系”。
2002年,华立集团收购昆明制药29%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华立集团的掌门人汪力成做电子设备起家,集团当时的主营业务也放在该产业上,收购昆明制药,汪力成是想借此转型。然而,非专业出身的汪力成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提高昆明制药的研发能力。“公司后来的两任总经理,基本也没有大幅带动昆明制药的发展”,前述基金经理透露道。
药方只有一种,研发能力存有短板,产品摆脱不了旧有框架。1999年,云南白药的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当时,公司的上半年收入只有8035万、净利润1972万,两项数据同比下滑11.34%、13.67%。
变革也在同一年发生,时任昆明制药副总裁,主管销售的王明辉出任云南白药总经理职务。
王明辉参考了强生的模式,以云南白药的中央产品为原点,延伸透皮产品和健康产品。
为此,他特意给计划起名“两翼伸展战略”,“两翼”为透皮产品和健康产品,透皮产品主打药膏和创可贴,健康产品重点突出牙膏。
为配合产业延伸,云南白药的销售渠道也进行了拓宽,中央产品、透皮产品部署在医院和药店,健康产品进入零售市场等流通领域进行铺货。
1999年,在王明辉执掌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公司迅速推出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创可贴。
7年之后,药膏的业绩终于“破茧而出”,当年药膏收入过亿,首次成为云南白药主要的收入来源,两年之后,药膏的收入扩大到3亿。然而,良好的势头在2009年戛然而止,这年公司对出厂价进行高达84%的提价、最高零售价上涨1.4倍,受此影响,随后两年产品的规模均较2008年出现下滑,直至去年,药膏的销售才恢复性反弹,规模超过6亿,为公司贡献了约55%的收入,成为最大的主营产品。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时市场接受不了云南白药膏的大幅提价,导致2009、2010年的收入下滑,但由于公司分配其任务的指标未有大改变,负责此块的透皮事业部当时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而同属透皮产品的创可贴,面对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它最直接的对手,就是邦迪创可贴。2006年,云南白药的创可贴收入过亿,2007年接近2 亿、2009年过3亿,在与强生的直接对话中,稍逊对手,目前两家公司该类型的产品占据了该市场近90%的份额。云南白药的创可贴在2006到2008年间也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不过,前述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由于该产品与邦迪垄断市场,成长空间狭小,未来创可贴将不会是公司潜在的增长与发展重点。
云南白药的另一只翅膀,健康产品类的牙膏,在做出大胆的定位推向市场后,该产品短时间内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