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伟业策划专家
品牌策划管理专家
闽南企业管理网
闽南企业管理网
 品牌总网 >> 新闻中心 >> 品牌聚焦

小微企业生存现状调查:融资难“高烧”未全退


[  中国经济时报    更新时间:2012/7/9  ]    

   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来源

  目前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是自筹(86.7%),通过银行贷款者为31.4%,另外,分别有10.5%和12.4%的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

  ——据本报对全国36个城市113家小微企业主的调查问卷

  有的企业的融资需求则来自于扩大经营规模的需要。四川省德阳市德东电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志盛遭遇的就是这种“幸福的痛苦”。他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订单太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企业想要扩大规模不容易。 “有些企业接不到活儿是痛苦,我有大单不敢接,缺乏资金干不了,也是很痛苦,是一种幸福的痛苦。 ”

  本报调查组发现,经营成本增加、经营规模扩大以及账期拉长,是小微企业的资金链持续收紧的主要原因,企业融资需求仍然非常旺盛。强大的资金压力使许多小微企业仅能勉强维持生存,急需资金周转,有的小微企业因为融不到资金,最终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

  融资难“高烧”未退

  记者采访中发现,尽管有旺盛的融资需求,但小微企业有效的融的资渠道并不多。通过金融机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是向银行借贷。但贷款过程中的种种难处,让小微企业苦不堪言。

  由于工程回款越来越难,担心自有资金周转不过来,大连开发区新良建筑防水公司已经拒绝了一些需要垫付全部资金的工程。

  “最早资金是自筹的,后来资金实在紧张的时候就向朋友借,不用利息。但是如果工程实在又大又好,资金确实周转不过来,再去找银行融资。 ”5月26日,大连开发区新良建筑防水公司总经理王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经济时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6.7%的小微企业主要通过自筹和向亲友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占绝对多数;31.4%将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融资方式;另外,分别有10.5%和12.4%的企业选择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

  31.4%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并不是说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不够旺盛,而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的难度。也就是说,“31.4%”反映的是能够“克服困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的比例,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则可能远远高于这一比例。

  大连市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就业中心聚集着一批大学生创办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银行贷款的门槛,曾将这些年轻的企业家们挡在门外。

  “银行贷款都需要抵押,但我大学毕业刚开始创业,没有固定资产作抵押物,很多银行说是有无抵押贷款,但很难落实下来。 ”大连峰成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令峰5月25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谈起去银行办贷款手续来,沈阳博客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扬一脸无奈。 “手续过于繁琐,手头急需用钱,房子都押了,但办手续要一个来月,等银行贷款下来我已经用不着了。 ”

  除了复杂拖沓的贷款程序,高利率则让长沙高新区橡树园园区的小微企业主们叫苦不迭,“目前的基准利率比其它国家高,已经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40%—50%,甚至更高,此外,担保公司从中抽利10%左右,从而将贷款利率推得更高。 ”

  “要贷款的话,利润必须超过贷款利率才行,要不就是白给银行打工,甚至倒贴。 ”长沙拓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龙告诉记者,他的企业尽量不贷款,用自己的资金,经营的好还能活下去,贷了款反而可能撑不了多久就死掉了,因为贷款成本太高了。

  本报调查组发现,由于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机制仍没有根本转变,企业获得资金的门槛仍然较高,贷款难、贷款贵和手续繁琐的现象仍然存在,缺少抵押物仍是企业融资的最大障碍,信用贷款额度小且覆盖面极其有限,众多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不能得到较好满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寻求银行融资的动力。

  “融资方面,我们企业比较保守,从来没贷过款,都是自筹,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成都世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上一篇文章: 美国制造业回巢记,难撼动中国制造...
下一篇 下一篇文章: "微增长"下疯狂扩张,汽...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www.ppzw.com)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 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 联系方式: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图片资讯
1 2 3
财智品牌营销全攻略 品牌系统化与营销落地化
 社会动态
 视频推荐
 商机在线
 分类信息
 图片新闻频道
 招商加盟
 

版权所有: 品牌总网   闽ICP备16034782号-1 本网站法律顾问:郑明汉 律师

Copyright © PPZW.COM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QQ:383485670 加盟商在线QQ:

Email:qy@PPzw.com

闽公网安备 3505210200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