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其介绍,油气进口需要专门资质,资源运进国内后,需要炼油厂配合加工。因为尚没有一家民企获得油气进口资质,现有流程都是中石油(9.12,0.06,0.66%)、中石化内部制定、施用于企业的。因此,相关部门要求该企业首先获得中石油或中石化炼油厂的排产单,再通过中石油、中石化旗下贸易公司进口油气。
在他看来,这种流程表面看只是多了道手续,实际上等于把进口油气的定量和定价权交给了央企:“那民企还忙活什么?”
“我们在进入之前,也不知道这些流程细节。如果要避开,就要全产业投资,获得资质、建炼厂,又是大笔投资,目前还卡在进口商谈环节,一直在谈。”该负责人说。
油气卡在进口,电力则困于上网。
一家煤化工厂总工程师对本报感叹,电网是垄断,电厂很无奈。
他们公司有一个15万千瓦装机的自备电厂,但即使在公司满负荷生产时,也有3万千瓦的发电能力剩余。剩余电力通过线路输往附近的镇上,供村民使用。架设线路和所用的变电设备都由该公司支付,输电线路纳入电网公司管理,电厂发电实行“全上全下”方式,即过网后进入公司厂区使用,每度电都需向国网交付一定的费用。
目前剩余电力供居民使用的部分,并没有收益入账。为何剩余电力不卖钱,赚取收益?该总工程师称,这主要是电网的事情,自备电厂上网价格和销售电价都已经确定,售电也要从电网收钱,不敢想。
据记者了解,国内民营企业除了有争议的山东魏桥,尚没有自建电网、自主售电的先例。新疆一些城市有独立电网,但截至发稿时,记者未获得其运行的详情。
进市政:回报不如民间借贷
温州市域铁路S1线项目,计划向社会筹资35亿元,被视为民资进入市政公用事业(1665.958,1.24,0.07%)领域的“风向标”。
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温州铁投”)一名权威人士最近透露,日前温州已通过方案,将S1项目中50%资本金向社会公开募集。
根据方案,S1线长度51.9公里,总投资约150亿。按投资规模140亿核算,其中项目资本金70亿、银行贷款70亿。温州铁投作为控股公司发起人,将货币出资认购股份的50%,即35亿,其余35亿元向社会定向筹集。
由于国家有关部门至今尚未批复“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细则”和“温州市域铁路S1项目”,该项目筹资方式等至今未能最终确定。
根据现有方案,温州市域铁路S1线社会定向筹集主要分“企业股”和“个人股”。企业股将以温州百强中小企业和国内温州商会会员企业为主,投资起点2000万元,企业持有股份允许在商业银行质押,以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设立最低固定年收益率,同时参与轨道股份公司超额盈余的分配。
个人投资起点1万元,回报同样参考银行贷款利率。同时,为保证流动性和收益,个人投资满1年后可以退出,温州铁投将确保回购,也可以在股权交易中心交易出让。为确保实际投资者的投资安全,温州方面拟由市财政建立10亿元的市域铁路S1线项目专项偿付准备金,专门用于个人投资者的股权回购。
此前一种普遍说法是,个人股投资回报率为6%~8%,而该市民间借贷年利率为20%左右,两者相差十几个百分点,投资者认为个人股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当且流动性稍差。
“回报比较低,不足以吸引企业参与。”温州一名行业协会会长昨日向本报表示,目前温州企业流动资金比较紧缺,很难有剩余资金参与市政项目投资。另外,企业家或个人倾向“短、频、快”投资,与大型市政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回报低”相悖,很难吸引他们规模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