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洋奶粉频频集体涨价,我们应看到更多的潜在内容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失去了对国内奶企的信任度,在他们看来,与其花低价买可能有问题的国内奶制品,不如花高价钱买健康的洋奶粉。当公众已经选择了用脚投票之后,中国奶业标准高些低些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消费信心的坍塌往往在一夜之间,恢复起来却要假以时日。企业唯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保证产品质量,才能慢慢迎来产业的春天。而且,行业信誉没有一劳永逸,若想保持消费信心,产品质量就要经得起时间考验。
“涨”声一片!洋奶粉陷入提价怪圈
内地洋奶粉售价全球最高 部分价格系原产地4倍
你能想象到吗?国内售卖的高端“洋奶粉”价格竟达到国外官网售价的4倍!目前,原装进口的“高端洋奶粉”已经成为国内不少妈妈的首选。高端“洋奶粉”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去香港等地购买的“港版”奶粉是否真的比“行货”奶粉价平质高?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虽然进口奶粉存有过关等成本,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令价格连连翻番的地步。而国外原装进口奶粉价格在国内定高价,更多是受消费心理影响。
洋奶粉又开始酝酿涨价 奶粉市场陷入提价怪圈
洋奶粉又要涨价了!去年12月在海关总署降低奶粉关税前“抢涨”后,仅仅过了3个月,洋奶粉新一轮的涨价已经开始酝酿。“关税下调我抢涨,关税上调更要涨。”专家分析认为,洋奶粉频频涨价的背后,品牌“不涨价就掉价”的营销策略是主因。
洋品牌抢推"天价"奶粉 战火转至超高端市场
说起洋奶粉价格,不少市民会想到一个“贵”字。近年来,借着“三聚氰胺”事件,以“高价”示人的部分洋奶粉品牌开始推出中低端系列产品,抢滩国内的中低端市场。然而,在中低端市场相对巩固之后,包括合生元、惠氏等在内的部分洋品牌又开始转战超高端市场。对此,业内人士则指出,洋奶粉在巩固中低端市场之后,再推超高价奶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做法大有借高科技“敛财”之嫌。
洋奶粉炒概念借“高端”再涨价
奶粉的主要原料国际奶源价格看8月份开始趋势是下跌的,原来每吨价格曾探高到3~4万元,而现在已经低于2.8万元。“所以说并不是某一种原料或配方引起了奶粉的涨价,而是厂家一早订好的利润宗旨决定的。它们是透过分次涨价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终目标的。”他指出,“洋奶粉”频频涨价背后是抓住了国内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依靠国产奶粉的不景气来提价。“但是往往又不敢直接说,只好找配方升级、换包装等说辞打擦边球来搪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