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问题待解
对于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上千家企业来说,有资质做MRV的DOE数量和人员都远远不够
目前看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有四大问题待解,缺乏统一的企业层面温室气体核算标准、MRV(测量、报告、核查)的困难、登记结算系统的建立健全以及如何促进流动性。
企业层面温室气体核算标准方面,我国碳市场还缺乏统一的碳排放和碳减排计量标准,以确保排放量和减排量数据的口径统一及真实、有效,这是目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联合相关研究机构,参照国际惯例,立足国情,尽快制定我国减排量计量标准,为企业以至区域核算碳减排量提供权威依据,确保不同企业、不同区域的核算结果具有可比性,有利于建立跨行业、跨区域的交易市场,为将来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做好准备。”
至于MRV方面,目前我国DOE(第三方核查机构)总体来说还很弱,数量不足,人员不够。联合国批准中资DOE只有四家,即使再加上其它的节能监测中心或者一些中资机构,对于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上千家企业来说,这样的DOE数量和人员等都远远不够。
另外,登记结算系统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之前的想象。本报记者了解到,“北上天深”四市都在抓紧建立各自的登记结算系统,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更是建议相关系统至少是上亿元级的投入。
最后,促进流动性方面,需要金融机构的参与,但由于中国的碳交易只有现货交易,没有期货交易,金融机构兴趣不大。“目前的环境和市场发展还不是特别清楚,金融机构非常犹豫,需要等待市场相对成熟、尤其是法律法规相对成熟以后,这个事情才有可能。”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与碳市场顾问吕学都指出。
但吕学都对中国的碳市场发展表示信心:“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将会是全球第一大碳市场。另外,我特别希望把中国在构建碳市场方面的经验、教训、政策、方法、技术、能力、知识推广到其它国家去,参与制定顶层的国际规则设计。” (作者:李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