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11年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仅占 19.3%,利息收入高达80.7%。而相较于中国银行5%左右的利差,欧美国家银行的利差普遍不足1%。不仅如此,国内银行凭借垄断优势,在服务项目的设置和收费上形成一种强制性的市场权力,如某大型国有银行2010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大幅增长至661.32亿元,增幅37.61%,对营业收入比率高达20.44%。
从这一角度而言,藉银行改革,转变盈利模式,跳出偏离市场轨道的低水平盈利路径势在必行。而银行业一旦失去政策性盈利的天然保护空间,必定主动纠偏金融服务的本质观念,提升其内在竞争力,如此一来,可以预期的是,银行业将会把核心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到业务创新和服务质量上面来,从而带动银行服务收费项目的大幅度削减和价格上的大幅度下调。
有鉴于此,另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是,银行业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牟取更多的利益。因此,储户广泛深入地参与到银行改革中来必不可少。
所以,在推行银行业改革已经达成一致的社会共识的当下,尽快启动银行改革的同时,创造条件让公众监督,既是要保障决策的科学性,也是要确保消费者的正当利益。必须明白,垄断银行自觉转身的动力并不是与生俱来,它们作为既得利益者,本身产生的制肘和反对力量将是改革无法回避的阻力,因而更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既包括监督,也包括提供民智。
从银行改革入手,自内而外形成推进改革的源动力;从强化公众参与入手,自外而内形成推进改革的外压力。两方面力量“合围”,乱收费将有望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