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了解,棒约翰2009年入长,在“黄金码头”五一商圈内有两家门店,去年其黄兴路店因为地铁修建而拆迁,仅剩的一家也陷入停业欠租泥潭。
纠纷:租金赔偿难达一致
锦文公司的戚先生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1日开始,棒约翰已经没有按合同缴纳租金。目前,公司已经委托律师事务所发函要求协商,“实在不行就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从锦文公司提供的租约上看,棒约翰在长沙其实有“长远打算”。
记者看到,双方的租赁合同在2009年5月28日签署,租赁期限为5年,自2009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止。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深圳棒约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给锦文公司的一份函件中称:“餐厅自2009年6月22日开业以来,营业额一直不理想,截至目前为止亏损达100万元。”
因此,棒约翰两次提出要求解除合同,并在去年12月25日打烊后停止营业,第二天开始进行设施设备等的撤离。
而后,双方因为租金赔偿额度无法达成一致,棒约翰面临无法撤出设备的窘境。
棒约翰的主人适达集团餐饮事业部资产管理副经理高之洁并不愿对“欠租”一事做出回应,称该事件已经交由律师事务所处理。
经营:每月几乎亏损10万
棒约翰自开业起一直生意“惨淡”,这一点,记者已经从各个方面获得证实。
嘉顿新天地物业公司唐姓相关负责人说,此前,棒约翰五一大道店的店长曾告诉他,开业后生意一直不好,每个月几乎要亏损10万元。
吴建林是棒约翰五一大道店第一任店长,他向记者证实了上述说法。
周边的“乡村基”和“禾绿回转寿司”的负责人也纷纷表示,棒约翰一直人气不旺。
吴建林把这归咎于企业营销策略的不足,简单来说,就是没有进行必要的广告宣传,长沙市民对企业品牌认知不够,印象不深。
的确,记者在芙蓉北路一家写字楼采访了10位白领,只有1位去吃过,6位听说过,还有3位根本就不知道棒约翰“长什么样”。
“是卖汉堡的吗?”一位受访者甚至如此反问,即使去过的一位也对棒约翰的比萨评价不高,表示“口味一般,不会再去第二次”。
业内分析:“棒约翰来晚了,投少了”
棒约翰究竟怎么了?
从区位优势来说:棒约翰落脚长沙最繁华的五一商圈,选址无可挑剔,虽说地铁施工带来困扰,但人流量一直不减,周边的餐饮品牌个个都活得“有滋有味”。
从品牌实力来说,棒约翰属国际性餐饮品牌,在全世界“呼风唤雨”,一直与必胜客互相较劲。
为何到了现在却水土不服,折戟沉沙?到底是长沙拒绝接纳棒约翰,还是棒约翰无法融入长沙?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餐饮业资深人士分析,原因有三点:
一是后发劣势。上述人士表示,其实长沙是一个非常乐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城市,必胜客作为第一个比萨品牌进入后,引导了长沙人的消费习惯,再进入的棒约翰面对强势的必胜客,“站稳脚跟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这与肯德基在中国比麦当劳更受欢迎是一个道理”;
二是选址风险集中。棒约翰的店面集中在五一商圈,一旦遭遇城市建设的拆迁封路,就无法转移风险,分流人群,“一般国际餐饮品牌都是在城市繁华路段多处布点,东方不亮西方亮”;
三是营销策略的偏差。在已有强势竞争品牌占据先发优势的情况下,如果仍不在品牌宣传上加大投入,将会非常被动。
高之洁没有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他说,“是否离开还需要等待总部的决定。”
关于棒约翰
棒约翰已经被大众认可为高品质匹萨的代表,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3000家匹萨加盟店,曾在美国50多个市场被选为“最好的匹萨”。
棒约翰于2003年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的第一家店。而现今,棒约翰已经在中国的15个城市中拥有超过130家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