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立于1902年的云南白药,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百年老店:老品牌、老药企。历经百年沧桑,这家沉寂已久的国药老字号试图改变常规——把传统中药融入现代生活。
逆境谋变,以变应变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面对危机,白药领导班子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力求“以变应变”,通过内部管理完善和技术创新,来增强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
一个大企业,并不必然等于一个创新型企业。把一个企业做成大企业,是企业经营指标增长和生产规模扩大的过程,而把一个企业做成一个创新型企业,则不仅要完成积累与扩张,更重要的是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必须具有划时代价值,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真正融入到现代生活和现代文明中来。
在企业变革的同时,云南白药始终坚持走“轻资产、自产品充分发育、技术创新带动市场开发”的道路,轻资产策略保证了白药产品乃至白药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自产品的充分发育、“稳中央、突两翼”战略的实施,使白药的产品结构由“一枝独秀”转变为“多点支撑”,并成功探路健康产品领域,实现了发展战略的延伸;技术创新驱动着企业的市场开发和拓展,并赋予了云南白药品牌新的内涵。2009年,云南白药集团共获准授权专利55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2项、外观设计42项),专利授权量累计为246项;获准国内商标授权125件,获准国外商标授权18件,累计获准授权商标460件;共登记版权4项。知识产权授权量为历年最高。
2009年,云南白药集团的“治疗皮肤创伤的贴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公司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全国仅有57家企事业单位获此殊荣。
伴随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竞争对手的日益强大,云南白药开始探索一种新的增长方式,通过资本运作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08年12月,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白药成功向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定向增发50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达13.94亿元,公司净资产增加了近一倍,总股本扩大了10%,增发资金用于公司整体搬迁项目及扩充云南省医药公司的资本金,使得白药面对外部经济危机的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及资本运作能力大大增强。这一突破,标志着白药将同时采用内生性增长与外延式扩张并举的发展策略。
后危机时代的新局面
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趋于好转,呈现缓和、平稳状态,部分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与此同时,作为朝阳产业、抗震能力强于其他行业的生物医药领域,复苏迹象更为明显。我国医药经济在2010年上半年已比危机之初的2008年及2009年有较大提升,增幅约为20%左右。
在全国医药资源整合风生水起的2009年,云南的医药行业却异常平静,这种平静后面隐藏着不言而喻的危机和诸多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换句话说,在全球医药行业都在打造航空母舰增强实力、对抗风险的时候,云南药业还停留在势单力薄的造艇阶段;如不能及时谋变图强,在未来的医药市场,云南将丧失基本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