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乐Phone之前,ThinkPad Edge这个子品牌的研发与上市,已经可以看出重新执掌联想的中国人,是如何顺应市场的。
这一观点在2007年下半年之后变得强烈:消费类笔记本的销售在快速增长,而随后到来的金融危机使得企业的笔记本采购数量在急剧下滑。
阿梅里奥通过设立新的品牌“Idea”来进入到竞争激烈的消费市场,并仍让Think品牌固守商用领域。
“其实有时界限没有那么清晰。也许穿西装打领带的人拿涂鸦笔记本不合适,学生或者家庭主妇拿着特别严肃的笔记本也不合适,但是中间地带呢?有些公司中的个人,特别是创意类的公司中,人们会希望有多样的选择。”仪晓辉说。
他的团队做了各种验证。2006年到2007年间,联想面向政府、大型国有企业做了一次调研,发现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还要多—他们通过这些数据来证明,年轻化的趋势使得原有的ThinkPad用户会希望笔记本有更多个性化元素,ThinkPad需要“品牌年轻化”。
阿梅里奥所允许ThinkPad做的最大胆尝试是推出ThinkPad SL 系列。这是一款针对中小企业用户的平价笔记本,价格在5000到8000元人民币之间,于2008年春天推出。其设计上最大的改变是从以前“小黑”磨砂外壳的设计改为亮黑色的镜面设计。上市之后,这款电脑的销售量以每个月200%到300%的速度增长,并在一年后达到每月销量六七万台—当然,在中国区域尤其明显。
与之相似的一个大胆尝试是ThinkPad R系列的降价,以吸引学生客户和SOHO客户。所有的这些尝试都是希望Think能成为个人用户购买之选。
现在,杨元庆的管理团队比其前任更放得开手脚,他和他的管理团队认为Think下应该有专门的品牌对应这一细分市场。除此之外,他们还对整体品牌战略进行了微调:Idea作为消费类电脑的品牌开始有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线;Think商用电脑的品牌也开始有面向个人的产品线—双品牌开始交叉覆盖。
这意味着:离开全球零售卖场多年的ThinkPad,终于要开始重返这个领域。
在Edge项目的推进上,联想显然也希望避免之前美国人一言堂的局面。从项目开始,全球各个区域的相关人员,包括研发设计部和市场部,每两周都会开一次全球会议,以进行讨论。“这种形式以前不多见。”联想商用事业部副总经理王芳说,“而且,我们ThinkPad中国在全球ThinkPad中的决策越来越重要了。”
每个区域的市场部人员都会通过会议将外观、详细配置等要求反馈给产品研发和设计团队。在中国,王芳和她的同事希望能有更彩色更个性化的设计,而欧美地区还无法接受,最终的折中是,Edge系列暂时只有黑色和红色。
习惯了精雕细琢的联想日本大和实验室事实上是在用开发消费类笔记本的理念和速度来开发Edge系列:他们在Edge中采用已成熟的功能和技术,只在键盘外形、色彩等方面加以设计,这使得这批Edge的研发只用了半年时间。
“杨元庆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看起来够酷。我们会3个月就推出一款新产品,这个速度和Idea推出新品的速度差不多。” 联想大和实验室总监横田聪一(Sohichi Yokota)说。在以往的研发中,Think的开发周期一般是1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