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又是世界读书日。与往年不同的是,当人们在关注如何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的时候,一个“无纸化阅读”的新时代已经悄然逼近。
上 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助理赵武平:
电子书面对的是
“职业读者”
虽然我每天都使用手机阅读功能,但kindle、iPad、汉王电纸书等我都还没有用。电子阅读器的价格目前仍然偏贵,最便宜的也要2500元,相当于买一部电视机的钱。如果买kindle的话,就必须有买美国书的习惯,但是从我个人阅读需求来看,不至于我每个月都要买一本原文的书。如果有这么大的阅读需求的话,就是蛮不小的开销,它一本书卖9.9美元,在国内这个价格可以买几本书了。我更愿意看到中国的kindle,能看到大量最新的书,比如书店里卖的最新上架作品,而不是一个电子阅读器里只放着大量的文学名著。
其实无论是国内外,电子阅读器的读者都是面向某种意义上的“职业读者”,或者是原来的“超级读者”,就是阅读是他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对于一般的人而言,纸质书就不怎么看,你给他一个电子阅读器,他是看还是不看呢?
电子阅读器的技术优势和对版权交易的探索,让我越发产生这样的预感:电子阅读这种方式太方便、太丰富,最关键一点如果它体现出价格上的优势,就自然会颠覆不方便、不丰富、不便宜的东西,这是必然的。所以,大家都在讨论达到这个结果的过程到底要走多远。
美国亚马逊书店也是最大的电子书发行商,它号称有300万kindle用户,也被分析为占了美国电子书市场份额的80%。值得关注的是,它每卖出一本电子书,就要付给出版商13.99美元,也就是说它要赔3美元。所以,它这种赔本经营,赚的不是“吆喝”,而是kindle本身的机器钱。卖机器有多大的利润,这是一本书的价格所无法比拟的。最近大家在分析这种模式时,都说它最大的对手是iPad,将来iPad会把kindle消灭了。乔布斯说:“我们是站在亚马逊的肩膀上做事。”但很多人说,iPad不是站在kindle的肩膀上,而是站在脖子上,把它给踩断了。
对于出版机构推出电子阅读器,这与最近出现的出版机构拍摄影视作品一样,属于一种“混合经营”。我认为,如果电子阅读器要取得市场和读者的认可,关键还是在于内容,在于是否能够得到优质的版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