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又是世界读书日。与往年不同的是,当人们在关注如何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的时候,一个“无纸化阅读”的新时代已经悄然逼近。
万圣书园创办人刘苏里:
80%传统阅读
将被“终结者”替代
刘苏里1992年在北京创办万圣书园,这间如今已成为城市文化地标的中国学术书店,在数字化席卷一切的时代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如果说,数字化冲击所带来的阵阵寒意在近几年才为多数书业人感受到,那么刘苏里十年前就开始思考应对之策了。“1999年,万圣书园遇到一个很重大的失败,我们的网络出版和批发在那一年同时垮掉了。”刘苏里说,现实逼迫他开始思考未来出版业的前景,“当时网络书店刚刚起步,网络写作却已风起云涌了”,他敏感地感受到,IT技术将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十年后,当掌上PDA、电子书、iPad逐一来到我们生活中并对传统阅读方式产生变革性影响,刘苏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已经成熟好多年了。在他看来,世界范围内的技术进步使得传统阅读方式的消亡成为一个不可抵挡的趋势。据他计算,5年之后,传统阅读将进入一个快速消亡的阶段。到那个时候,容易被格式化的实体书将消亡殆尽,被其他数字化形式所替代;而眼下实体书中大约20%的品种将以实体书的形式留存下来。这20%实体书将是人类文明的经典著作,它们与今天的实体书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价格将会涨到7至10倍;二是形式也将发生重要变化,品种少、装帧精良、手工编号,它们不仅仅是承载阅读的书本,而是艺术品甚至收藏品。而只有“三有人员”才能消费这样的图书:有钱、有闲、有脑子。他们的垂范效应,将使得对图书的消费像今天对奢侈品的消费一样引领时尚。
在刘苏里看来,未来的书店当然也不可能以大面积的形态存在,“网络书店将会第一批倒下,大书店其次,连锁书店还有可能存活”。未来出版格局中,惟一能剩下的传统发行渠道,大概就是专业书店了。他认为,最理想的书店是200到500平方米,其中三分之一的面积将兼容咖啡馆等商业形态。而对于即将到来的这场变革,这位书店老板的态度是“泰然处之”,“因为我们最像那样的书店”。
“书消亡了,阅读还存在。未来的阅读将在一个你能想象到的所有电子工具合一的机器上实现。”刘苏里把它叫做“终结者”。在他看来,目前传统阅读中的80%都将被“终结者”替代,它可能可以上网,可以浏览信息,可以看报纸和杂志,可以像读纸质书一样阅读,还可以看电影甚至随时随地视频聊天。“未来‘阅读’的已经不是字了,‘阅读’的定义将被完全颠覆。”他甚至大胆预测,今后只有“出版”才是极大人群的日常生活。
刘苏里从来不使用便携式数码设备,他最近才试用过一次台湾某品牌的电子书。在他看来,不仅仅是实体书、实体书店,目前所有加速传统阅读方式萎缩的工具,包括手机、ebook、kindle、上网本等等,最终都将全部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