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来,新股频频被爆出造假丑闻,苏州恒久因涉嫌专利造假被搁浅上市,令不少行业研究员和投资者咋舌。
近来,新股频频被爆出造假丑闻,苏州恒久因涉嫌专利造假被搁浅上市,令不少行业研究员和投资者咋舌。此后,新股频频被爆出注册商标造假、批文造假等问题。上市公司诚信问题不但面临考验,而且造假问题也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损失。然而,除极个别公司被否决外,负面消息很少能阻止公司上市的步伐。
上市公司缘何造假频出?谁又该对此负责?这些问题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造富效应促使公司争相上市,另一方面,受处罚代价小,也令很多公司铤而走险。虽然有一些民间财务专家挺身而出揭黑,却始终难以形成一股强势力量。
上市公司涉假案接二连三
3月底,苏州恒久因涉嫌专利权造假接受调查,导致公司未能如期上市。继苏州恒久之后,新股造假丑闻频出,信邦药业被爆批文造假,黑牛食品被质疑注册商标造假。而在此前,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金亚科技,其财务问题也遭到民间财务专家夏草的质疑。
在港股市场,次新股洪良国际也因招股说明书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况,日前被香港证监会突然停牌。如果属实,洪良国际通过IPO募集的10亿港元将归还给投资者。新股问题频现,老股也未能幸免,3月初,拥有22年历史的老牌家电龙头四川长虹,也因一位前员工的举报而陷入诚信危机,被指虚增销售收入50亿元。
然而,除了极个别公司因“造假”问题而影响到上市进程外,其他公司还是在一片质疑声中如期上市。4月6日,受主力药品停止生产困扰的信邦制药,仍以33元/股如期发行,发行市盈率高达63倍。本周二,被指“著名商标”造假的黑牛食品如期上市,上市首日还遭到暴炒,股价翻番。
在苏州恒久上市之前,不少券商研究员还被蒙在鼓里,纷纷高度看好这家“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东海证券食品行业研究员徐玲玲也表示,造假传闻很少影响到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表现,是因为消息的不确定性,此前,她也未听说黑牛食品的造假问题,“在本行业,我还未听说过上市后出现造假的情况”。不过,徐玲玲也表示,她只参加过该公司的IPO,未到过公司进行实地调研。